日本鮮鮮鮮(78)在新幹線內不能吃肉包子?
2018/03/28
最近日本關於味道擾人現象甚至成為社會問題,就是洗衣服時用的柔軟劑或芳香劑,很多人還會頭痛,不僅心理上無法接受,生理上也會對別人造成困擾,尤其有些敏感體質的人的確會不舒服;在車內吃東西,也是有些人真的會嘔吐等,也因此日本的巴士大多是不准在車內吃東西的。
對於不喜歡的事物,現在許多人都會稱之為「恐攻」如「肉包恐攻」,或有人討厭麥當勞的油炸味道,也稱之為「麥當勞恐攻」,或過度刺鼻的香水是「香水恐攻」,或有的人在車廂里耳機泄出的雜音太大,也認為是相當困擾的恐攻。
話説回來,買肉包子在新幹線車廂內吃,也流行了25年,4分之1個世紀了,沒有太大問題,只是區區的肉包子,也不是會危害他人健康的香煙等,為什麼現在開始有人會當場批判吃肉包的人呢?
文章的作者或日本許多專家都認為現在日本人比以前會抱怨,許多必須跟客人面對面的服務業者都覺得中高年的日本人很愛抱怨,動輒抗議,變成一個抱怨大國、抗議大國,無所不批判、抗議,肉包子不過正好很容易成為對象,如果批判吃肉包的人越來越多,那或許跟新幹線內無法吃章魚燒一樣,或許也可能不能吃肉包子了。
如果不能吃肉包子,或許將來也會延燒到其他食物如燒賣、火車便當等都不能吃,甚至連柿種米果等小零食,覺得有味道的人就是有味道,什麼都不能吃,那搭長程火車去旅行時的一大樂趣、傳統真的就會消失嗎?令人憂心。
就像日本最近有所謂的「和服警察」出現,亦即年輕人覺得穿和服有意思而穿和服,但走在街上就會招來許多中高年説教,指斥説「穿都穿不好,搭配的腰帶不對,還敢穿!」「穿和服連路都不會走,真不像話!」「穿和服還邊走邊説手機!化粧怎麼這麼濃!」等等,這樣會讓年輕人更不想穿和服,或許也會扼殺另一個傳統。
肉包子的問題,讓許多人發現日本是愈來愈不寬容的社會,或許是接受別人不同行動的默契越來越闕如,或許趁著這種個人差距大的氣味問題來發洩、控訴別人,這也是日本社會中高年愈來愈苦悶、幸福感很低的一種象徵吧!
![]() |
劉黎兒 簡歷
旅居日本的資深媒體人與知名作家。台灣大學歷史系,後進入臺大歷史所,1982年赴日,曾擔任《中國時報》駐日特派員、東京支局長,現為專職作家,在多家報紙雜誌如《蘋果日報》、《自由時報》、《今週刊》等撰寫專欄;書寫對象包括日本政經社會議題、都會兩性關係、職場文化及生活文化的觀察與解析乃至文學評論等,相關書籍35冊;小説則有「棋神物語」等。
本文僅代表個人觀點,不代表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觀點。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
HotNews
・日本經濟新聞社選取亞洲有力企業為對象,編制並發布了日經Asia300指數和日經Asia300i指數(Nikkei Asia300 Investable Index)。在2023年12月29日之後將停止編制並發布日經Asia300指數。日經中文網至今刊登日經Asia300指數,自2023年12月12日起改為刊登日經Asia300i指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