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經中文網
NIKKEI——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

  • 20xx 水曜日

  • 0708

  • 搜索
Home > 專欄/觀點 > 中日茶坊 > 國民教育與香港味道

東京眼(215)國民教育與香港味道

2018/04/26

PRINT

      日經中文網特約撰稿人 健吾:什麼是國民教育?我的理解是這樣的。

 

      每當在電視看到太空人,他們做的訪問,往往都會問及他們「你們回到地球之後,最想吃的是什麼」。太空人的吃食,定當是「一般人」希望知道的話題。而日本籍的太空人,都一定會知情識趣的回應,最想吃的是「日本的食物」:飯糰、味噌湯、蕎麥麵。總之,也許他們心中最想常的是美式速食店的漢堡包,但他們在鏡頭面前,都一定不會這樣子回應。

 

      這就是國民教育。

 

      人是這樣子的,遊子在外,美食如雲也好,你在心底,定當有惦念的食物。

 

      香港有什麼「令人記得的食物」呢?

 

      朋友長期出差,到歐洲各地採訪,每次回到「家」,他都會説,他最想吃的,是香港茶餐廳做的「港式沙爹牛肉麵」。因為,這東西,在外地很難找到。就算現在東京好像到處都是一些香港人開的粥店或茶餐廳,「港式沙嗲」這種只具形不具實也不帶辣的沙嗲汁的味道,二線的東西做久了,都會變成自己的特色。在外國唸書的學生,回港的時候,總是説他們要吃很多「只會在香港才可以吃到的東西」,如一看就知道是用人工色素製作的粉雷雷魚肉燒賣,只是吃醬汁和醬油的米漿豬腸粉,各種各樣的點心當然也會吃。最近在年輕人之間流行得很,最近被日本企業收購了的味精水米線,都是一些在外留學的遊子們想念東西。就連給他們帶手信,他們都很想要一些香港的超級市場隨處可以找到的港式方便食材。如中國制的罐頭五餐肉,香港品牌的快熟通心粉。這些都是「香港」的感覺。你有見過「快熟通心粉」這東西嗎?後來,我發現原來很多歐美和日本的朋友,都不知道香港人原來喜歡把通心粉或意粉當成麵條,放進高湯吃的。歐美人士的通心粉大多是焗制,而日本人吃通心粉很多時候都是拌沙拉醬的涼菜。只有香港人會發明一種,好像速食麵一樣的方便快熟通心粉。這種早餐,我小時候已在吃。而到了外國唸書的同學,慢慢才知道,有些在家被視為是「理所當然」的東西,原來都不是理所當然的。

 

      到失去,才知道獨有,才知道重要,才知道珍惜。

 

      生活的小節,建立了我們的文化身份。一條熱騰騰的豬腸粉,又或是深夜最寂寞的時候一個快熟通心粉,都是解鄉愁的道具。八十年代,不少香港人北上為中國改革開放建立低中層的商業基建,建廠,建制度,建立社會主義與資本主義之間的橋梁,建立中國先讓一部份人富起來的「階梯」。一群又一群寂寞的香港人,夜深人靜之時,就算不餓,都會想煮一個出前一丁(一定是麻油味,紅色包裝的港産出前一丁),以聊慰藉。

 

      不餓,也吃,視為零食。零食存在的目的,也不是為了填肚續命,是為了情緒需要。

 

      早陣子,日本的觀光廳説,在日本遊客們會買幾多零食呢?根據日本觀光廳的數字顯示, 2016年中國遊客在日本花507億日圓買零食(約37.11億港元),是全球冠軍,而他們最喜歡的,原來是卡樂b的「薯條三兄弟」,是「宅卡b」。其次,台灣遊客,他們共買了234億日圓(約17.13億港元)零食。南韓遊客則排第三,消費226億日圓(約16.54億港元)。至於香港雖然只有七百萬人,相對中國十四億人口,台灣二千多萬,南韓五千多萬,但也可排第四,91億日圓(約6.66億港元)。

 

      六億港元,一年,只是買零食。所以我常提醒日本的官方當局,你們不要小看香港人。只是2017年,香港共有223萬人次去日本,香港只有七百萬人,即是每三個人就有一個2017年去了日本。只是瞄著中國什麼十幾億市場,也不夠搞定香港來得性價比高。

 

      再看看身邊的同事,我電臺的同事潘小濤説,買「日本」零食,不只是去旅行的時候買,在香港的水貨店,也會買不少。而且,是家庭「維穩」的重要工具。孩子完成課業要求,做好功課,就一起開一包薯片,大家分享,是修補家庭關係的重要工具。另一位認識的大人物,做日本零食的零售生意多年,建立了巨型的日本零食消費王國。有一次吃飯,他説,有一些日本的廠商説自己的産品好好,想帶來香港賣。大人物前輩帶他們到賣日本貨品的超市,日本廠商都啞口無言,説為什麼香港的超市比他們日本在地的超市的貨品種類還要多。

 

      香港人真的很愛日本零食。

 

      只是,往往在香港的超級市場,看到買到的食物都是舶來品,不是中國來的,就是日本來的,南韓來的。下一代的小孩,會有什麼香港記憶呢?那些又貴又有點不好吃的港産零嘴,跑不到小孩的舌頭,自然不會成為他們的回憶。那將來的孩子,有什麼「香港味道」,可以嵌到心底呢?

 

健吾 簡歷

 

      80年生,香港專欄作家、香港商業電臺節目《光明頂》、《903國民教育》主持,香港中文大學日本研究學系及香港大學專業進修學院講師。著書超過二十七本,主力研究日本東亞流行文化軟實力及多元性別關係等議題。

 

本文僅代表個人觀點,不代表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觀點。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

報道評論

非常具有可參考性
 
13
具有一般參考性
 
1
不具有參考價值
 
7
投票總數: 21

日經中文網公眾平臺上線!
請掃描二維碼,馬上關注!

HotNews

・日本經濟新聞社選取亞洲有力企業為對象,編制併發布了日經Asia300指數和日經Asia300i指數(Nikkei Asia300 Investable Index)。在2023年12月29日之後將停止編制併發布日經Asia300指數。日經中文網至今刊登日經Asia300指數,自2023年12月12日起改為刊登日經Asia300i指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