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京眼(225)京女與阪女
2018/07/05
日經中文網特約撰稿人 健吾:在網路,每逢有文章聊到「女人這種生物」,大家都會很有興趣看。
女人是神話,她們藏著大量故事。女人互數女人的不是,定會好看。就像現在香港的電視臺在播的宮闈劇《深宮計》一樣,大家看得樂此不疲,原因是在現實生活,深宮就如辦公室,每一個辦公室都會有一些不知所謂的女人,不務正事而搞風搞雨。而搞風搞雨的人,就會覺得自己只是「迫得不已」、「為求生存」、「沒有選擇」之下才會做出令人握腕之事。
在日本,當然亦有很多搞笑藝人,愛以「女人的話題」成為大眾的焦點。比方説,我在日本唸書的時候,有一個單人脫口秀女藝人代田光(Hikaru Daita),就常把三十歲獨身而又不敢宣之於口的事情變成笑話,紅過一陣子的。後來因為各種理由,就結婚,現在成為了文具設計師。但這條套路,也有不同的變種。如比渡邊直美更早走紅,走身型比較碩美路線的柳原可奈子,就把以不同的「模倣」起家,不論是涉谷那種自以為是的「有個性」服飾店員,還是在東京總武線出現的女子高中生,鄉下地方修學旅行中的女子高中生,當FM廣播DJ的Rico,大家都看得高興。
只要把不同場域女人的「表現」加以誇張,如把涉谷售貨員高八度的聲線,説這個是最新流行,那一件「我自己都有一件」,都會令不少人覺得好笑。柳原現在也少搞趣劇,變成了主持人。取而代之的,有另一個叫橫澤夏子的,也是重現「日常生活各種令人覺得看不順眼的女人」這主題成為她表演的重要部份。但相對柳原,橫澤的星路好像沒有那麼順遂。有分析説,橫澤的樣子比較「獨特」,不是美女,但也沒有柳原那種「可愛」的部份,結果觀眾看橫澤的演出時,未能感受幽默,反而只有「被吐糟」的感覺,男性就算覺得有趣,如果女朋友在身旁,都不敢笑得「大聲」。
不論是代田、柳原,抑或橫澤,她們仨都以「觀察日本女人」作為她們創作的養份。這條點子,到台灣的YouTuber黃小愛手上,就更發揚光大。不論是鬼針草班的Cindy老師,還是火鍋店的阿琴還是那個為了業配文要洗洗重要部位的檳榔西施……這種「女人的日常」都得到很多觀眾的支援和共鳴。
女人就是女人,有很多事情男人不能理解的。為什麼日本女人可以化兩小時粧才出門口?女人要成為一個女人,究竟要學幾多事情才足夠?中國女人現在都少做廚事,針黹縫紉都不是大家需要學習的範圍了。衣服甩鈕了,再買就好,反正網購那麼方便,經濟好起來了一切用錢解決就好。但日本的主婦,仍有一大部份很堅持要自家製便當,便當袋子也要自己親手縫製才叫「有心」。做女人本來就有很多男人沒有麻煩,如每月一次的體質轉換。但當一個「被視為有用」、「有競爭力」的女人,就更煩。
最近,看香港觀眾都很喜愛看的《秘密縣民秀》(臺譯《日本大國民》),就有一節提及,關西兩府的女人相互吐糟。大阪出身的「阪女」對京都出身的「京女」頗有意見。如果亞洲地區的人對「日本女人」很有幻想,「京都之女」應是日本男人對女人幻想對象的第一位吧?會穿和服,會説京(都)腔,熟知最多「日本女人應有行為」而會付諸實行,説話留四分,跟男人走後三步,大抵,這些都是男人「想要」的。阪女就會認為,京女這種「見到男人就用京(都)腔」的做法,是太裝蒜的綠茶婊。反之,京女的反擊就認為,對男人就應該要有「對男人的一套」,那有人是對男人和女人是用同一套的説話模式及用語啊?
一個關西,兩個大府,都有兩种女人。日本女人當然有趣,只是看她們如何修煉自己,製造自己,建立自己,我都覺得很厲害。心直口快的我,都不得不佩服,為了跟男人相處,為了討好男人,一個人可以把第二個人藏在自己體內,像九尾的卓羅,在適當的時候拿出來使用。
這種技法,我想我這輩子都學不了。
![]() |
健吾 簡歷
80年生,香港專欄作家、香港商業電臺節目《光明頂》、《903國民教育》主持,香港中文大學日本研究學系及香港大學專業進修學院講師。著書超過二十七本,主力研究日本東亞流行文化軟實力及多元性別關係等議題。
本文僅代表個人觀點,不代表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觀點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
HotNews
・日本經濟新聞社選取亞洲有力企業為對象,編制並發布了日經Asia300指數和日經Asia300i指數(Nikkei Asia300 Investable Index)。在2023年12月29日之後將停止編制並發布日經Asia300指數。日經中文網至今刊登日經Asia300指數,自2023年12月12日起改為刊登日經Asia300i指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