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經中文網
NIKKEI——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

  • 20xx 水曜日

  • 0708

  • 搜索
Home > 專欄/觀點 > 中日茶坊 > 節日上陸?

東京眼(244)節日上陸?

2018/11/22

PRINT

     日經中文網特約撰稿人 健吾:為什麼要慶祝萬聖節呢?我們平日的生活中,妖魔鬼怪還不夠少嗎?

 

     在日本,其中一個有趣的課題,是「西洋節日上陸」。意思大概是,日本傳統的日曆中,那些節日是不存在的。但基於各種不同的資本主義下的商業理由,只要商家把「那個節日」變得好像很有意義,日本人就會花錢去「過一過節」。

 

     比方説,在日本,情人節不是假期,也不是傳統的日本節日,但情人節之間,年輕男女互送巧克力,還要分「義理」(不是認真想談戀愛)和「本命」(認真想談戀愛的對象)巧克力,而導致有日本的糖果生産商曾表示,他們一整年的「生意」,大抵都是在一、二月之間完成。百貨公司、便利店、超級市場,都在賣不同的巧克力原料或禮物。而到三月的時候,收了巧克力的男士就要回禮。由以前泡沫時代,女生給男生便宜的巧克力之後,會得到Tiffany 的項鍊回禮,到現在女生給男生便宜的巧克力,男生都會送上小洋燭、中價品牌(如Vivienne Westwood)之類的小手巾等等,都是一種「外國節日上陸」的經驗。

 

     又例如,十二月來了。耶誕節就算一個人過,沒有事做,又有沒有什麼大不了呢?在日本,只有12月23日的那天是天皇誕辰,是公眾假期。24日的平安夜及25日的耶誕節正日,都不是假期,那為什麼一定要在下班的時候,去買KFC的炸雞,以及去找一個草莓奶油蛋糕去「慶祝」呢?天寒地凍,不是吃章魚燒或是火鍋嗎?為什麼要等三、四小時,拍照片,一起吃幾乎都冷掉而且都不會特別好吃的炸雞?

 

     所謂「節日上陸」,大抵都是一種「祭文化」的延伸。

 

     情人節沒有巧克力,耶誕節要吃炸雞,也只是一種「若有所失」的感覺。沒有嗎?倒也不是一定要有的。所有的節日,在現代社會的生活中,其實也可以是一種可有可無的存在。中國人以前過農曆年要吃大餐,要謝灶,要團年,要搞這麼多事情,也只是因為平日大家都過得不容易,找一個理由去吃一點好吃的,甜的,節慶的,好等人有點事情去做。

    

     但現代人的生活規律,早已跟天氣沒有很大的關係。而平日的吃食也隨著食物生産工業化而變得穩定,節日的情緒性意義,比他們的實際意義來得大。君不見我的日本朋友在公眾假期的時候不會上班,工作幾乎佔據他們的人生很大的部份。這也是所謂上一代人認為日本的成功原因。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

報道評論

非常具有可參考性
 
6
具有一般參考性
 
1
不具有參考價值
 
2
投票總數: 9

日經中文網公眾平臺上線!
請掃描二維碼,馬上關注!

HotNews

・日本經濟新聞社選取亞洲有力企業為對象,編制併發布了日經Asia300指數和日經Asia300i指數(Nikkei Asia300 Investable Index)。在2023年12月29日之後將停止編制併發布日經Asia300指數。日經中文網至今刊登日經Asia300指數,自2023年12月12日起改為刊登日經Asia300i指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