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經中文網
NIKKEI——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

  • 20xx 水曜日

  • 0708

  • 搜索
Home > 專欄/觀點 > 中日茶坊 > 秋天要吃秋刀魚也不容易

日本鮮鮮鮮(119)秋天要吃秋刀魚也不容易

2019/10/23

PRINT

      為什麼三陸或日本國內整體秋刀魚産量如此少呢?日本的漁業業者認為是台灣、中國大陸、南韓等外國船隻先抓走了,而且日本是小型漁船去捕捉,而外國都是大型船,因此日本很吃虧,都沒魚可抓了。

 

 

     不過外國船搶先捕獲以及濫捕的説法,大概台灣等都未必接受,台灣的漁業界是表示秋刀魚南下到台灣至少是8月之後,也因此台灣也是跟日本一樣,8月才出港,而也同樣抓到年底,並沒有提前出港,提前是無法捕獲的,而且台灣跟日本漁場不同;至於漁船大型化或許是事實,也是那因為日本是想要抓到最新鮮而且可供吃生魚片的秋刀魚,才會多用小型漁船。

 

 

秋刀魚的生魚片

     連日本國內也有許多看法認為外國船濫捕並非基本原因,最基本的原因是地球溫暖化,因此秋刀魚的量減少了,但即使如此,整個秋刀魚的資源是有200萬噸的,2016年前各國連日本所抓的也不過60萬噸,到2017年還只抓了28萬噸,今年8國雖然訂了56.6萬噸總漁獲量的協商,日本則是提案45萬噸,未被接受,但不論那個數字,今年看來根本抓不到那麼多,此外日本秋刀魚等專家也都承認日本三陸抓不到秋刀魚,主要是日本抓秋刀魚的漁場是「親潮第二分流」出現巨大的暖水塊,水溫超過15度,秋刀魚怕熱,被卡在那裏.沒有南下到三陸沿海,也就是溫度惹的禍,即使外國船不抓,魚也未必遊到三陸來。

 

      基本上是還是環境變化,溫暖化導致不僅日本抓不到,外國其實也抓不到很多秋刀魚了,需要所有的人都一起努力保護環境的;現在秋刀魚不再是家常庶民的魚了,或許小津活到今日的話,片名也不會是取「秋刀魚之味」,令人遺憾呢!

 

劉黎兒 簡歷 

旅居日本的資深媒體人與知名作家。台灣大學歷史系,後進入臺大歷史所,1982年赴日,曾擔任《中國時報》駐日特派員、東京支局長,現為專職作家,在多家報紙雜誌如《蘋果日報》、《自由時報》、《今週刊》等撰寫專欄;書寫對象包括日本政經社會議題、都會兩性關係、職場文化及生活文化的觀察與解析乃至文學評論等,相關書籍35冊;小説則有《棋神物語》等。

 

本文僅代表個人觀點,不代表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觀點。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

報道評論

非常具有可參考性
 
41
具有一般參考性
 
0
不具有參考價值
 
2
投票總數: 43

日經中文網公眾平臺上線!
請掃描二維碼,馬上關注!

・日本經濟新聞社選取亞洲有力企業為對象,編制並發布了日經Asia300指數和日經Asia300i指數(Nikkei Asia300 Investable Index)。在2023年12月29日之後將停止編制並發布日經Asia300指數。日經中文網至今刊登日經Asia300指數,自2023年12月12日起改為刊登日經Asia300i指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