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播室by明子(311)日本「公筷文化」是怎麼形成的?
2020/06/29
以個人專用食具為基礎,日本屬於不折不扣的「公筷文化」。同為「使用筷子的國家」,這是日本和中國的最大區別。
![]() |
日本菜和公筷 |
因為有個人專用的筷子、個人專用的飯碗和湯碗都是固定的,所以大盤菜餚肯定會配上公筷。而且日本人自幼就受到嚴格的教育。「不能用自己的筷子(從盤子裏)夾菜!」
自幼受到這種教育的日本人到中國後,往往會大吃一驚。原因是他們在中國的餐桌上看到的情況和日本完全相反,中國的飲食文化習慣是用自己的筷子從餐桌的盤子裏夾菜。
在中國,大家一起吃飯,據説代表著「我們的關係很親密」、「都是自己人」、「相互是朋友」。在中國人的飲食習慣中,經常會看到女主人用自己的筷子把葷菜等餐桌上最好的菜夾到丈夫或孩子碗裏的情形,這經常讓外國人感到吃驚。
這樣的場景不僅存在於家人之間。
對待客人也一樣,主人用自己的筷子給客人夾菜,會一下子拉近雙方之間的距離。體現了主人的熱情和週到。
這並非不能理解。有的日本人也不喜歡家人之間使用公筷。既然是一家人,使用公筷就是見外,這種想法和中國十分相似。
另外,中國還存在媽媽把食物嚼碎之後再喂給寶寶吃的情況。唾液共用,也許是終極親情的表達。
回想起來,日本過去曾掀起過一股「自帶筷子」的熱潮。人們隨身攜帶漂亮的筷子和筷套,在外用餐時拿出來使用。這樣就不需要使用一次性筷子和餐館裏的筷子。當時我在北京,因為筷子和筷套太漂亮,我曾經在回國時買來送給中國的朋友們。但是,我在中國卻很少使用自帶的筷子,覺得這樣做非常不禮貌。
個人專用筷子十分普遍的日本,以後會是什麼情況呢?
自帶筷子的初衷是為了節能減排,不過是曇花一現。但是,新冠疫情之後,在外用餐自帶筷子的風潮也許會再度興起。
當然,傳染病在家庭內部擴散的可能性也不可否認。在中國,用自己的筷子從盤子裏夾菜的現象今後是否會真正減少呢?讓我們拭目以待。
![]() |
青樹明子 簡歷
畢業於日本早稻田大學第一文學部。亞太研究科碩士。1998年至2001年,擔任中國國際廣播電台日語節目主持人。2005年至2013年,先後擔任廣東電臺《東京流行音樂》,北京人民廣播電臺《東京音樂廣場》,《日語加油站》節目製作人,負責人及主持人。現在擔任日中友好會館理事。出版著作《小皇帝時代的中國》,《在北京開啟新一輪的學生生活》,《請幫我起個日本名字》,《日中商務貿易摩擦》,《中國人的頭腦之中》,《中國人的錢包之內》等。譯著《蝸居》等。
本文僅代表個人觀點,不代表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觀點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
HotNews
・日本經濟新聞社選取亞洲有力企業為對象,編制並發布了日經Asia300指數和日經Asia300i指數(Nikkei Asia300 Investable Index)。在2023年12月29日之後將停止編制並發布日經Asia300指數。日經中文網至今刊登日經Asia300指數,自2023年12月12日起改為刊登日經Asia300i指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