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經中文網
NIKKEI——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

  • 20xx 水曜日

  • 0708

  • 搜索
Home > 專欄/觀點 > 中日茶坊 > 日本銅像從武將到動漫,無所不有

日本鮮鮮鮮(147)日本銅像從武將到動漫,無所不有

2020/12/09

PRINT

     日本銅像雖然是模倣歐洲的,不過大抵不會太巨大,大抵都是等身大,尤其是許多江戶或近代武將,像是甲府的武田信玄像、仙台的伊達正宗像,或東京九段下的幕末時期長州藩醫師也是兵學家而實質是日本陸軍創建人的大村益次郎像等等,不會有高數十公尺等巨大嚇人的,也因此反而比較有點親近感!

 

仙台青葉城裡的伊達政宗銅像是雙眼睜開的(劉黎兒攝影)

      這些銅像能呈列在大眾眼前,幾乎每個銅像背後都有許多故事,不是那麼容易的,像伊達政宗在仙台青葉城跡的銅像是眾所週知的,非常勇武模樣,身穿甲冑,披戴武器,手抓馬的綱繩,頭罩有三日月裝飾的頭盔,神氣萬分,日本人原本看了平均收視率至今最高(高達39.7%)的大河連續劇《獨眼龍政宗》,覺得政宗當然應該是獨眼的,但這尊銅像是有雙眼的,政宗的確是5歲時生了皰瘡而失去右眼,這讓他一直有點自卑,因此遺言要求畫像、雕像等要有雙眼,青葉城的果然如此,是相當成熟的50歲左右的武將!

 

      但這個騎馬銅像可是歷經滄桑,原本是昭和10年(1935年)紀念政宗死後300年造的,但昭和19年因為戰爭的日本軍備需要,許多銅像均遭徵用熔毀去當普通金屬製造武器,當時連郵筒或明治時代在日本全國各地設置的邊背薪柴也邊讀書的好學的二宮金次郎銅像等都拿去打造成大砲等,政宗銅像也無法倖免,不過上半身幸好獲得保存,現在在仙台市博物館的後面裏有這個上半身像;戰後青葉城的臺座上有段時間是沒有政宗像的,直到昭和29年小野水泥公司寄贈,但是因為是戰後,不想再有戰鬥、戰爭形象,因此給政宗穿了平民服裝,而非軍裝,被稱為「和平(銅)像」,不過懷念最初騎馬像的人很多,因此到昭和39年才又重新鑄造,就是現在世人看到的政宗像!

 

      連伊達政宗銅像都有如此艱辛的歷史,其他的銅像背後也有許多不為人知的故事,像是近江彥根藩第15代藩主井伊直弼,在幕末時代擔任江戸幕府大老,以開國派立場而簽署了「日米修好通商條約」,斷然進行了日本開國及近代化;他死後雖然立了很棒的銅像,原本計畫放在上野公園東照宮內,但遭當時薩長閥的政府反對,認為主和者銅像會傷害為國殉死的人的感情,後來想放日比谷公園也因為引用「形象取締規則」等法令而不准,最後才在橫濱戶部山上安置,而且由政治家、早稻田大學創辦人及第一代校長大隈重信讚揚一下井伊直弼對橫濱開港的功績,讓他的銅像可以名正言順地在橫濱安放!看來走在時代尖端的人也未必會有好待遇!

 

      大隈重信本人及夫人綾子也是對銅像有執著的人,他是1922年逝世的,但1907年就拜託著名的雕塑家朝倉文夫製作了銅像,現在在大隈講堂內,過去也曾因為像塑造以總理大臣身分參列大正天皇就位大典時穿的大禮袴姿態銅像,而遭校內許多教授反對,引起大風波;結果現在最著名的大隈重信是在早大校門口穿長袍的銅像,是他過世10年後的銅像,也反映了他失去右腳而拄著拐杖的模樣,這些都是朝倉文夫製作的,也還製作了綾子銅像,放在大隈庭園內;大隈銅像很多,國會或他的紀念館也有!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

報道評論

非常具有可參考性
 
45
具有一般參考性
 
1
不具有參考價值
 
2
投票總數: 48

日經中文網公眾平臺上線!
請掃描二維碼,馬上關注!

・日本經濟新聞社選取亞洲有力企業為對象,編制並發布了日經Asia300指數和日經Asia300i指數(Nikkei Asia300 Investable Index)。在2023年12月29日之後將停止編制並發布日經Asia300指數。日經中文網至今刊登日經Asia300指數,自2023年12月12日起改為刊登日經Asia300i指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