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前副國務卿羅伯特·霍爾邁茨 (Robert D.Hormats)目前正在擔任美國前國務卿希拉蕊的經濟顧問。日前,羅伯特·霍爾邁茨接受了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的採訪。在談及泛太平洋經濟合作協議(TPP)時,霍爾邁茨稱,在實現地區穩定的框架意義上,TPP將成為「亞洲版北大西洋公約組織(NATO、簡稱北約)」。其主要看法如下。
記者:有關TPP的日美磋商迎來了最後階段。您如何看待?
霍爾邁茨:這對於兩國來説都具有非常重大的意義。不僅在貿易和投資等方面,地緣政治上的利益也極為明顯。如果成功簽署,美國在亞太地區的存在感也將進一步加強。
歐洲有北約,但「亞洲版北約」尚未成立。這個地區也需要同樣的機構。但這並非意味著要像北約那樣專注於防衛,而是指TPP成員國借助這個機制來加強經濟聯繫以及(在全球變暖等方面)建立廣泛的合作框架等。
記者:中國的存在將被放在何種位置?
霍爾邁茨:TPP對於中國不能成為負面因素。雖然全部成員國均以美國為夥伴,但顯而易見大家同時也在與中國進行貿易。不應該將TPP視為「圍堵中國」的政策。實際上,這樣做也是不可能的。
另一方面,(TPP)將給地區國家提供更多「選擇」。各國將從美國所履行的巨大職責中獲得更多好處。這是因為地區間的合作與磋商將以TPP為基礎,並長期存在。
記者:中國正在積極構建新的國際秩序,例如成立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簡稱亞投行、AIIB)等。對此您怎麼看?
霍爾邁茨:我認為美國在最初階段就犯了錯。面對中國的提議,美國説了「不」,同時也要求其他國家拒絕中國。美國就此錯失了與中國就亞投行的發展機制展開磋商的機會。即使不參加,美國也應該通過對話對中國政府高官的想法施加影響。
此外,美國對歐洲同盟國也施加了壓力,但遭到了失敗。結果只讓全球看到了美國的「衰弱」。歐洲各國並未認真聽從美國的意見。甚至讓外界産生一種印象,認為中國對(歐洲)各國也具有影響力。
記者:美國國內對於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改革等二戰後的國際體系改革存在根深蒂固的消極態度。對此您怎麼看?
霍爾邁茨:美國本應在數年前就注意到這一點。但是,(歐巴馬)政權未能將旨在改變IMF投票結構的法案提交(國會)。在中國等國看來,美國不願意接受21世紀的「現實」。我認為這是中國成立亞投行的動機之一。
記者:美國是否有辦法挽回局面?
霍爾邁茨:關於21世紀的經濟體系應是什麼樣的課題,我認為需要真正的磋商。很多國家從二戰後(美國構築的)全球體系中獲得了益處,這一點是毋庸置疑的。包括市場經濟和重視規則的理念、透明性以及競爭的公平性等。很多新興國家應該並不打算改變這些。
記者為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編輯委員 春原剛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