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經濟減速的中國運營服裝及生活雜貨店「無印良品」的良品計劃正實現快速增長。受中國當地店舖良好業績的推動,預計2015財年(截至2016年2月)的合併純利潤將達到215億日元,創歷史最高紀錄。良品計劃在逆風下維持增長的秘訣是什麼呢?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採訪了良品計劃的社長松崎曉。
記者:中國經濟減速沒有對貴公司産生影響嗎?
 |
良品計劃社長 松崎曉 |
松崎曉:本公司1月現有店舖的銷售額同比實現了2位數增長。1~3月累計增長了10%左右。我認為當前表現堅挺,對前景也十分看好。
衣服和化粧品等産品的銷售情況持續保持良好。另外,食品在銷售額中所佔比重出現上升也是目前的一個特點。1月份在中國的銷售額中,食品佔4.8%,達到2015年的2倍。雖然仍以加工食品為主,當我們增加了銷售的種類。
記者:您認為貴公司業績表現堅挺的原因是什麼?
松崎曉:中國的消費正轉向日常生活的實際需求,無印良品的商品品質、功能、設計和價格的合理性被中國消費者所接受。在地方的知名商業設施,已出現路易威登等奢侈品牌撤出的情況。在某座城市,無印良品借助奢侈品牌撤出後的店面開店,結果銷售情況非常好。
另一個原因是,此前因為種種原因無法銷售的産品現在得以銷售。例如,日本3.11大地震之後由於存在進口限制無法銷售食品,不過通過改變日本國內産地或是在中國生産,使得食品能夠順利銷售。關於家電和化粧品方面,我們也增加了商品種類。另外,通過改良系統等方法來改善暢銷産品斷貨的情況也起了很大作用。
記者:今後如何讓中國業務繼續增長?
松崎曉:計劃2016財年(截至2017年2月)在中國開設40家店舖,屆時在華店舖將達到200家。從2017財年(截至2018年2月)開始的中期經營計劃希望每年開設40~50家。考慮在北京等主要大城市開設500坪(1650平方米)左右的旗艦店,在其周邊城市開設稍小一點的店舖。
也許可以稱之為「本地化」,我們將陸續投放符合中國當地的商品。比如,保溫杯及電鍋等比較受歡迎,但對於中國消費者而言,尺寸都略小。這些産品應該根據當地的需求作出應對。
記者:日本零售業要想在海外成功開展業務,會面臨哪些課題?
松崎曉:在日本和海外要實現産品的差異化已經很不容易。無印良品的商品給消費者的感受是省去了無用部分、具有日本式的「簡樸」特點。另外,開店速度要合理。無法在每家店舖都實現利潤的話,那就很難再考慮繼續開店。如果只是一味追求業務規模,零售業將很難在海外獲得成功。
松崎曉:1978年畢業於日本中央大學法學院,後進入日本零售商西友Store(現西友)。2005年進入良品計劃,2011年擔任董事兼海外業務部長,2015年起任社長至今。從西友時開始就活躍在海外市場。現年62歲。
記者觀點:無印良品如何維持「廉價感」備受考驗
良品計劃雖然在日本國內給人以內需型企業的印象,但卻在全球化方面先行一步,其海外業務佔合併營業利潤的近一半。現已在亞洲、歐美及中東設有店舖,2016年還將在印度開店。其所展示出的簡樸的設計、注重環保等的日本式價值觀會在開展全球業務時成為優勢。
比較難辦的是價格設定。不僅在中國,在其他國家也是一樣,在經濟減速的背景下,消費者對價格越來越苛刻。要將匯率變動及物流費上漲在多大程度上轉嫁至商品?在維持一定品質的同時,如何營造廉價感,無印良品的智慧將受到考驗。
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 早川麗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