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生活雜貨店「MUJI(無印良品)」在中國的店舖正迅速增多。在不少日本店舖在中國陷入苦戰的背景下,最近5年裏,無印良品將店舖數增加到了10倍的130家,連續5年保持銷售和利潤「雙增長」。簡潔而功能性設計獲得了追求品質的中産階層的支援,但並非僅僅憑品牌號召力就能開拓市場。在背後,無印良品在競爭激烈的中國有一套能穩定的盈利機制。
在人口超1400萬人的內陸大城市成都的鬧市,伊藤洋華堂和伊勢丹雲集,去年底大型購物中心「遠洋太古里」開業。
無印良品在其中1個區域開設了日本之外最大規模的旗艦店。地上3層和地下1層,總面積達到3100平方米,是中國標準門市的4~5倍。負責運營的良品計劃社長金井政明充滿信心地説:「將融入中國的傳統文化和地區,同時體現(無印倡導的)‘感覺好的生活’」。
不過,店舖距離最近的地鐵站需要步行7、8分鐘,很難説是好地段。從車站過來的顧客在經過愛馬仕、古馳和香港休閒品牌I·T等競爭店門前之後,才能終於到達無印良品。
反思失敗
在成都的這家旗艦店的選址依據是無印良品海外開店之際的「第2 黃金地段」戰略。在以購物中心(SC)為主體開店的中國,大膽地在熱門購物中心的3樓和遠離扶梯的位置開店。這是因為雖然有些不便,但可以壓低租金。
這與H&M、ZARA和優衣庫競相在好地段開店形成對照。位於北京的西單大悅城店於2011年夏季重新裝修之際,大膽從客流眾多的1樓搬到了租金低廉的3樓。抵消了重新裝修的費用等投資成本。受重新裝修的推動,2014年度銷售額有望增至2011年度的3倍。
無印良品在拓展亞洲市場時曾一度嘗到苦頭。1991年以後,曾在香港和新加坡開店,但1998年不得不全面撤出。最大的原因是「在開店時重視選址,但租金昂貴成為重負,導致盈利惡化」(無印良品會長 松井忠三)。
力爭拓展中國等亞洲市場的日本生活雜貨店和服裝品牌為數眾多,但取得成功的企業卻很少。運營生活雜貨店「Francfranc」的BALS公司在去年夏季之前撤出了中國大陸、南韓和新加坡。而運營女裝品牌「Lowrys Farm」等的Adastria Holdings公司旗下包括中國在內的亞洲業務將連續3年出現虧損。此外,女裝品牌honeys也在中國關閉了虧損門市,預計連續2年出現虧損。
這些企業雖然在中國等地開設了多家門市,但商品開發和銷售人員培育落後導致了失敗。這顯示出在不熟悉的土地上構建像日本那樣的開店、商品採購和庫存管理體制、進而實現盈利是多麼困難。
「去年僅12月就開設了12家店舖。銷售人員的培育成為當務之急」,在無印良品負責中國店舖運營的擔當科長石崎雅巳感到了危機感。因此不但將加快培育能指導和培訓銷售人員的培訓師和店長,同時為了在各店提供同樣的服務,正在提升「中國版MUJIGRAM(業務指南)」的準確度。
引入個人表彰
所謂MUJIGRAM指的是納入從經營、商品開發、陳列和顧客接待等所有標準的業務手冊,無印良品2000年陷入經營低迷之際,由時任社長的現任會長松井制定。將在此之前依賴於感覺和經驗的店舖運營水準形成了標準化,成為推動無印良品業績復甦的王牌。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