辻中豐:應向中國推廣日式「草根自治」
2017/04/26
日本筑波大學教授 辻中豐:日本和中國的關係總有些磕磕絆絆。在外交和安保政策方面,各種利害關係相互交織,難免存在無奈之處。不過,我認為可以從完全不同的視角去改善日中關係。那就是讓日本為中國的「地區自治」提供幫助。
![]() |
筑波大學教授 辻中豐 |
在中國,隨著1980年代的經濟市場化,全面管理人們生活且由國家管控的、被稱為「單位」的社會組織已經不再發揮作用。1990年代以後,作為取代「單位」的互助組織,大型公共自治組織和公共NPO等被陸續組建,但在原則上仍處於中國共産黨的管理之下。
在這種環境下,中國人強烈希望了解真正自立的市民社會的理想狀態。此時,日本社會事實上成為了他們試圖了解的對象。作為研究日本和全球社會組織的學者,我不僅接到北京大學等多所大學的共同研究申請,而且每年還接收10個左右的留學生。
尤其是中國的年輕一代,通過動漫和電視劇對日本有了較為詳盡的了解。他們感受到其背後與中國不同的日本的市民社會和人際關係,帶著憧憬來到日本。此外,「計劃生育政策」導致的少子老齡化迅速發展,這也是中國人期待建立市民互助的新型社會的原因之一。
日本有多達30萬個自治會和町內會,99%的市町村與之展開合作。雖然最近出現脫離自治會的趨勢,但參加率仍達到5成,日本依然屬於世界範圍內罕見的居民團體大國。在日本,遇到紅白事和災害時通過居民組織相互幫助,或者進行街道美化活動等生活文化已經紮根。
此外,在日本,NPO和城市建設等新的市民團體也在增加。我相信,如果現有團體和新團體進一步積極展開合作,將形成新型的「地區自治」。如果能將其作為居民追求的社會模式向中國推廣,或許有助於將日中關係推向友好。
目前在中國開展自由的市民社會活動並不容易。但中國的市民也在權利方面開始覺醒。觀察留學生的面貌可以看出,市民團體的草根活動改變中國社會形態的時代已不再遙遠。屆時,日本模式無疑會對自治改革有所助益。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
報道評論
HotNews
・日本經濟新聞社選取亞洲有力企業為對象,編制並發布了日經Asia300指數和日經Asia300i指數(Nikkei Asia300 Investable Index)。在2023年12月29日之後將停止編制並發布日經Asia300指數。日經中文網至今刊登日經Asia300指數,自2023年12月12日起改為刊登日經Asia300i指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