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談中國新時代走向
2018/03/21
中國第十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於3月20日閉幕。由於修憲取消國家主席任期限制等,使今年兩會比往年更加受到關注。對於對今後中國的經濟和外交産生的影響,與日本前駐華大使宮本雄二、防衛大學校長國分良成、日本綜合研究所理事吳軍華舉行了座談會。主持人是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高級論説委員飯野克彥。座談會的部分內容如下:
宮本雄二 已開發國家必須與中國攜手重新建立國際規則
吳軍華 不知道極限何時以何種方式到來
主持人:劉鶴出任副總理,將主管經濟。如何看待今後的中國經濟走向?
吳軍華:對於習近平來説,最大的課題是經濟和中美關係。經濟呈現減速態勢,將力爭實現與此前不同的高品質增長,但如果換個説法,就是較低的增長。能在多大程度上抑制,應該是關鍵。
過去中國開始推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之時,全世界都認為進展不可能順利。雖然存在問題,但實際上發展為目前的中國經濟狀況。劉鶴等人被評價為重視市場機制,但歐美的市場經濟也存在問題。中國領導層似乎正在尋求一部分採用市場經濟,一部分進行完全控制。
![]() |
左起:宮本雄二、國分良成、吳軍華 |
宮本雄二:中國沒有純粹的經濟政策,一定和政治産生關聯。習近平具有重視政治的傾向。存在很難根據經濟政策的戰術作出調整的一面,在政策推進不順利時,領導層不喜歡的資訊能否得到將是課題。
國分良成:通過鄧小平時代的改革開放路線實現增長的原因之一是,中國自身融入了國際經濟。中國一直在利用國際社會的力量來推進改革。
最近,黨對經濟干預和控制在增強。從保護既得利益集團的利益的觀點來看,國有企業改革正在放緩和停滯。另一方面,(IT和醫療等)新經濟正在發展,已相當活躍。保持平衡的方法或將成為重大課題。
目前,應屆畢業生也開始就職於風險企業。具有提供就業機會的一面,但風險企業的成功率較低。數年後有可能(因相繼破産)引發相當大的問題。
宮本雄二:中國經濟的規模正在穩步擴大,將對世界經濟帶來影響。不要考慮中國如何改變規則,而應思考如何應對中國追求的變革。已開發國家必須與中國攜手重新建立國際規則。
吳軍華:全球化開始遭到反對的背景與中國有關。截至冷戰時期的全球化是局部的,基本上是七大工業國(G7)共用法治這一價值觀。但是,冷戰終結後的全球化則因中國作為主要參與者加入而明顯改變。即使是相同的規則,也難以進展順利。
主持人:如何看待被視為目前經濟最大課題的債務問題?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
報道評論
HotNews
・日本經濟新聞社選取亞洲有力企業為對象,編制並發布了日經Asia300指數和日經Asia300i指數(Nikkei Asia300 Investable Index)。在2023年12月29日之後將停止編制並發布日經Asia300指數。日經中文網至今刊登日經Asia300指數,自2023年12月12日起改為刊登日經Asia300i指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