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經中文網
NIKKEI——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

  • 20xx 水曜日

  • 0708

  • 搜索
Home > 專欄/觀點 > 觀點 > 日本經團連會長談經濟界如何應對去碳化

日本經團連會長談經濟界如何應對去碳化

2021/02/23

PRINT

脫碳經濟

 

      中西:所有問題都靠政府資金來解決是不可能的,由企業方面承擔也不現實。政府必須起到引子的作用來吸引投資,要讓更多的人投資,重視ESG(環境、社會、公司治理)的機制不可或缺。此次的2萬億日元基金不同於以往的年度政府預算,可作為基金使用10年。能源方面的技術開發和創新需要花費5~10年而並非1~2年的時間,因此菅義偉政府採取了充分的措施。接下來民間如何進行推廣才是需要解決的問題。

  

      記者:您如何考慮對核電站的定位問題?

  

      中西:核電站是人類智慧的産物,應該對其加以活用。我認為只是停留在討論重啟和新增卻難以取得進展的狀態對日本而言很不利。最近10年,世界已發生巨變。1吉瓦以上的大型核電站因成本問題,日美歐各國都沒有積極進行應對,剩下的玩家只有中國和俄羅斯。作為替代方案的小型模組化核反應爐(SMR)方面,出現了幾家新興企業。這樣的話,假如出現問題時,受災範圍也非常有限,但日本沒有企業認真去做,日本政府也沒有實施投資。

  

      日本的電力公司為了滿足新的環保標準,僅安全對策就花掉了5萬億日元。沒有現金。只能從誰會對原子能提出新的展望開始討論。如果落後於世界,還涉及到安全保障問題。要實現碳中和,拋開原子能的話,電源的穩定供應都將變得困難。

  

      記者:關於日本各企業已退出本國國內生産的風力發電方面,您認為需要重建生産體制嗎?

     

      中西:雖然日本企業面臨嚴峻的形勢,但也並非一定全部要使用日本製造。應該可以按照日本的方式靈活利用。(日本需要的設備)跟建在沙漠上的風力發電設備不同。日本的海上風力發電設備適合用於日本海,但(日本海)水深會突然變深,也很難應對。問題將歸結于如何設計。是否屬於(日本)國産,成本能降低多少則是另外的問題。

  

      記者:光伏發電的成本負擔及輸配電網的擴充也是課題。

  

      中西:政策由FIT(固定價格收購制度)轉向(政府在可再生能源市場價格基礎上追加一定額度的)FIP至關重要。並且,還要考慮可用於光伏發電的平地有多少。在並非大額投資而是在個人及建築所有者的屋頂上設置等情況下,如何收集小規模的光伏發電也要好好討論。長距離的高壓輸電線現實中只能由電力公司構建。管理鐵塔及電線的技術及經驗、體制等除了電力公司以外,很難進行投資。如何支撐他們的收益結構及企業間合作是一大課題。

  

      本採訪記者為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小太刀久雄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

報道評論

非常具有可參考性
 
2
具有一般參考性
 
0
不具有參考價值
 
1
投票總數: 3

日經中文網公眾平臺上線!
請掃描二維碼,馬上關注!

・日本經濟新聞社選取亞洲有力企業為對象,編制並發布了日經Asia300指數和日經Asia300i指數(Nikkei Asia300 Investable Index)。在2023年12月29日之後將停止編制並發布日經Asia300指數。日經中文網至今刊登日經Asia300指數,自2023年12月12日起改為刊登日經Asia300i指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