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導體股不足為何突變過剩隱憂?
2022/07/05
在出口的2成是半導體的南韓,6月的出口額僅比上年同月增長5.4%,創出1年零7個月以來最低增速。南韓的出口和美國供應管理協會(ISM)的製造業景氣指數存在正相關。
當然,ISM指數和美國標普500指數的EPS(每股收益)也存在明顯的正相關。QUICK FactSet數據顯示,截至6月底的12個月預期EPS比上年同月增加19%,但通過ISM指數推算的理論值則為增長7%。有觀點認為分析師預期過度樂觀。
在日本,高科技企業已啟動産能壓縮的可能性很高。日本經濟産業省數據顯示,電子零件和器件工業的生産指數(經季節性因素調整後)5月為107.1,比上月下降3.8%。該指數和日經平均指數在統計上也存在明顯的相關。通過5月的數據計算,日經平均指數的理論點位為2萬3600點左右。
因做空次貸泡沫而聞名的美國著名投資者麥克·貝瑞(Michael Burry)將「長鞭效應(bullwhip effect)」帶來的過剩庫存問題視為通貨緊縮的脈動,曾預測美國將轉向貨幣寬鬆。「長鞭效應」指的是需求資訊從需求端傳到供給端的過程中不斷放大的現象。
「需求結構發生變化,‘矽週期’已經消失」,只要出現這種論調,就會轉向蕭條,這是半導體的歷史。不過,耐用消費品佔美國消費者物價指數(CPI)的比例還不到1成。對高通貨膨脹和失業並存的擔憂並未消失。
本文作者為日經QUICK新聞 編輯委員 永井洋一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
報道評論
HotNews
・日本經濟新聞社選取亞洲有力企業為對象,編制並發布了日經Asia300指數和日經Asia300i指數(Nikkei Asia300 Investable Index)。在2023年12月29日之後將停止編制並發布日經Asia300指數。日經中文網至今刊登日經Asia300指數,自2023年12月12日起改為刊登日經Asia300i指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