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特約專欄作家 平田育夫:2014年是東西冷戰將結束25週年。社會主義似乎已經走下舞臺,資本主義「同志」之間展開了競爭,目前世界正處於這種漩渦當中。
隨著舊的社會主義陣營以及新興市場國家的正式加入,市場經濟的競爭規模從冷戰時期的約10億人擴大到了50億人,再加上資訊革命威脅已開發國家的就業。在大航海時代以來長達500年的資本主義歷史中,這是劇烈變化的史無前例的25年。任何已開發國家都將探尋自身的前途。
對於因人口減少和財政困難疊加在一起而感到苦悩的日本來説,保持人民幸福的經濟系統應是什麼樣的呢?這是資本主義被澀澤榮一引入日本約140年後面臨的十字路口。
或許這可以説是資本主義的格局。美英兩國重視競爭,北歐國家重視高福利,而德法兩國則重視公平,各國獨具特色。但由於冷戰後的大規模競爭,將越來越難以保持住以往的特色。美英模式看起來符合時代潮流,但由於其「嫡系傳人」的金融機構失控,在5年前引發了雷曼危機。應如何看待這個現象呢?
金融危機失控的影響波及了整個世界,但按照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的推算,今年美國國內生産總值(GDP)與當時相比將實際增長6%。而日本增長2%,歐元區下降2%。好像什麼事都沒有發生過,震源地美國的恢復最為迅速。
美國雖然遭受了嚴重的打擊,但恢復元氣的能力也很強。與政府的救助相比,企業革新能力的作用更加大。業務重組不斷推進,資訊化技術的新方案也相繼出現。美國蘋果公司按股票總市值計算已經躍居世界第1大企業,而網際網路企業也掀起了上市熱潮。
産業革命開始於排他性行業工會最早解體的英國。而以易於創業的美國為中心,資訊通信革命不斷推進,這都不難理解。
美國技術領域記者克里斯·安德森認為,創業將進入新階段。借助3D列印機等設備,個人將可以輕鬆地將創意轉化為産品,「從發明家到創業者的道路已經縮短到可以説已經不存在的程度」(《MAKERS》)。
此外,美國將放寬對創業者通過網際網路籌集資金的管制。美國的優勢在於在與新興市場國家展開競爭方面,易於産生新企業和新技術的環境。
但是,能否防止金融體系再次出現混亂呢?雖然將限制銀行利用自有資金進行的投機交易,但試圖鑽法律空子的惡習依然根深蒂固,風險依然存在。
此外,從收入差距來看,在OECD的34個成員國國中,美國的嚴重程度排在第4位。通過雷根改革,美國資本主義明顯向尊重企業的自由傾斜,而作為相應的代償,則更加顯得粗野和不平等。
因此,雖然很少有國家全盤照搬美國模式,但吸收其積極部分、在參與全球競爭的同時保持社會穩定的嘗試將不斷推進。
北歐各國高舉高福利的招牌,並採取了重視市場機制的政策。
其座右銘是「不拯救企業,而拯救人」。政府不會扶持陷入經營困難的企業,而是通過積極的職業培訓幫助人才轉移到增長産業。芬蘭教育和科學部長克麗斯塔·基烏魯(Krista Kiuru)表示「在變化激烈的時代最重要的是人們終生持續堅持學習」。
以北歐為參考、促使「歐洲病人」德國實現重建的是前總理施羅德的改革。例如在縮短失業補貼時間的同時,推動勞動者實現再就業。曾訪問日本的施羅德強調稱,「在與新興市場國家的競爭中,有能力的人與普通人的收入拉開了差距。如果不加以改革,這種差距將更大」。其見解顛覆了「小泉改革擴大了收入差距」這一日本的「常識」。
接下來再看日本。在最近25年裏,政府的干預不斷增加,導致了所謂的「政府過度干預型資本主義」。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