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迪要改變在中國市場「一家獨輸」局面
2018/05/02
奧迪對此加以反思,相繼推出了重視與一汽關係的舉措。3月雙方就成立2家新合資公司簽署了備忘錄。其中,1家是銷售合資公司,作為一汽大眾的子公司設立,將轉移奧迪的銷售功能。另1家則涉足移動出行服務和數位服務,將在該合資公司的主導下,拓展名為「Audi on demand」的可選擇多個車型的汽車共用服務等。
在3月中旬的財報發佈會上,奧迪董事長魯伯特·施泰德(Rupert Stadler)強調稱,「將重建與一汽的關係」。在提及與上汽的合資時僅表示,「繼續展開建設性討論」。
2025年之前推出20款可充電車型
電動化是與重振中國業務並列的奧迪戰略支柱。奧迪要在2025年之前推出約20款可充電車型,其中半數以上是純電動汽車(EV),其餘則是插電式混合動力車(PHV)。奧迪將應對中國的新能源汽車規定和歐盟的二氧化碳排放限制。
首先將在2018年夏季推出在布魯塞爾工廠生産的純電動款SUV「e-tron」。該車型具備快速充電30分鐘左右可續航約500公里的功能。在德國售價為8萬歐元(約合人民幣62萬元)。目前,在已經開始接受預訂的挪威獲得了3700輛訂單。
![]() |
奧迪以「e-tron」為開端,強化純電動車戰略(3月日內瓦國際車展) |
奧迪還計劃在2019年推出混合車型(轎跑SUV)「e-tron Sportback」,2020年推出電動跑車「e-tron GT」。「e-tron GT」將在德國的內卡蘇爾姆工廠生産。通過與同為德國福斯旗下的保時捷共用純電動汽車設計,將降低約合數百億日元的成本。
尤其是為了達到歐盟出台的到2021年新車二氧化碳排放量降至95克/公里以下的規定,當務之急是要迅速開發電動汽車。奧迪2017年的排放量為127克,距此規定仍有差距。由於柴油汽車的減少和SUV的增加,與2016年相比排放量略有增加。
奧迪董事長施泰德強調,「不考慮(因無法達到規定而)支付罰金的選項」。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