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汽車市場取消外資限制會帶來什麼
2018/04/18
中國政府4月17日發佈消息稱,2022年取消乘用車外資股比限制。到2022年前,將取消純電動汽車(EV)和商用車等汽車行業的所有外資股比限制。中國著眼於與美國的貿易摩擦,彰顯出開放市場的姿態。在全球最大的汽車市場,外資車企經營戰略的自由度將提高。
![]() |
廣州市內的大眾新車專賣店 |
由於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4月10日在博鰲亞洲論壇上表示將大幅放寬汽車等行業的外資限制,國家發改委公佈了各類型汽車放寬外資股比限制的時間表。此前,外資車企在華的出資比例上限為50%。
取消外資股比限制的具體時間為,2018年取消專用車、新能源汽車外資股比限制;2020年取消商用車外資股比限制;2022年取消乘用車外資股比限制。通過5年過渡期,汽車行業將全部取消限制。中國政府在2017年4月公佈的《汽車産業中長期發展規劃》中提出到2025年之前放寬外資限制,此次不僅將時間提前至2022年,還把放寬限制改為取消限制。
美國電動汽車企業特斯拉圍繞能否過半出資問題,在中國建廠遇阻,中方的新政似乎也是瞄準了這一問題。同時,2022年還將取消外資車企在華的合資企業不超過兩家的限制。
在新政策下,包含日本車企在內,外資廠商在中國市場的經營自由度將提高。
一名大型外資車企的高管表示「如果沒有中國方面的配合,會對中國業務造成不利影響,要提高出資比率需慎重考慮」。圍繞具體放寬的限制,還有意見指出「如果不看今後公佈的細則就不清楚」。
在汽車以外領域,船舶行業2018年將取消外資股比限制,包括設計、製造、修理各環節。飛機製造行業2018年將取消外資股比限制,包括幹線飛機、支線飛機、通用飛機、直升機、無人機、浮空器等各類型。
除了已經宣佈的金融、汽車等行業開放措施外,還將在能源、資源、基礎設施、交通運輸、商貿流通、專業服務等市場高度關注領域推出一系列開放措施。
2017年中國的新車銷量達2887萬輛。是美國的1.7倍,日本的5.5倍。以乘用車為中心,大眾、通用、日産、本田、豐田合資生産的品牌銷量位居前列。
由於中國政府放寬外資限制,本土車企和外資車企的競爭將越來越激烈,有意見指出汽車行業將出現重組。
中國在為本土品牌與外資全面競爭的時代佈局
中國在為本土品牌與外資全面競爭的時代佈局。在鄧小平時代,中國引進外資,通過合資生産汽車,擴大了汽車生産。不過,在全球最大汽車市場中國,受歡迎的幾乎全是外資品牌。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
HotNews
・日本經濟新聞社選取亞洲有力企業為對象,編制並發布了日經Asia300指數和日經Asia300i指數(Nikkei Asia300 Investable Index)。在2023年12月29日之後將停止編制並發布日經Asia300指數。日經中文網至今刊登日經Asia300指數,自2023年12月12日起改為刊登日經Asia300i指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