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汽車行業為何違規行為不斷?
2018/08/10
在速霸陸和日産的篡改問題發生之後,日本政府在2018年7月要求進行了新的調查。馬自達等3家企業的違規行為于9日被曝光。這3家並未篡改數據,但在製造一線,違規行為已形成常態化。
在豐田、本田、三菱汽車和大發工業,並未發現出廠檢驗違規問題。豐田表示,由於燃效和廢氣的測試設備實現自動化,「出具檢測結果無需人工操作」,有效防範了問題。
問題被曝光的3家公司將不符合這些條件、被稱為「跟蹤錯誤(TraceError)」的檢驗結果用作正式數據,存在「人為錯誤」的側面。
日本中西汽車産業調研公司的分析師中西孝樹指出,關於出廠檢驗問題, 「可能發生了制度疲勞。雖然是罪過,但也是日本固有的問題」。他認為,在數位化不斷推進的汽車産業,規則的監督方法等制度正在變得陳舊。
2016年除了出廠檢驗之外,三菱汽車和鈴木在研發時的燃效數據檢測試驗不符合國家規定一事被曝光。在8家大型乘用車企業中,完全不存在各種違規行為和問題的只有豐田、本田和大發這3家。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
HotNews
・日本經濟新聞社選取亞洲有力企業為對象,編制並發布了日經Asia300指數和日經Asia300i指數(Nikkei Asia300 Investable Index)。在2023年12月29日之後將停止編制並發布日經Asia300指數。日經中文網至今刊登日經Asia300指數,自2023年12月12日起改為刊登日經Asia300i指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