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洲開始重視燃料電池車 博世擬量産零部件
2019/07/30
行駛時只排放水、被稱為「終極環保車」的燃料電池車(FCV)在歐洲得到重新評價。最大汽車零部件企業德國博世透露計劃稱,每年投資1億歐元啟動燃料電池車主要零部件開發,到2022年進行量産。燃料電池車此前勢頭不如歐洲大型車企積極發展的純電動汽車(EV),但如果不斷有企業因續航距離較長的優勢而涉足燃料電池車和啟動量産,使得成本下降,有可能推動燃料電池車在世界範圍的普及。
![]() |
博世配備燃料電池的巴士 |
由於成本高和作為動力來源的氫的補給場所少等原因,燃料電池車領域此前只有豐田和南韓現代汽車等部分大型車企涉足。在歐洲企業看好的環保車純電動汽車方面,電池的性能成為瓶頸,雖然續航距離因電池蓄電量而不同,但一般為300~400公里。豐田的燃料電池車「未來」(MIRAI)達到600公里,燃料電池車被認為更容易延長距離。
博世將量産被稱為「燃料電池組」、通過氫和氧的化學反應來産生電力的燃料電池車核心零部件。首先用於卡車,向美國的電動車初創企業Nikola Motor供貨。
博世的汽車零部件業務負責人、董事Stefan Hartung接受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的採訪時透露稱,計劃在方面開發每年投入1億歐元,向量産所需設備等投入數億歐元。生産最可能放在德國國內。該公司預測稱,在不排放二氧化碳的純電動汽車等「零排放汽車」中,燃料電池車所佔的比率到2030年將達到2成。
此外,在汽車零部件領域居世界第2位的德國大陸集團也在7月上旬透露,正討論正式涉足燃料電池車業務。大陸集團目前涉足能用於燃料電池車的馬達和逆變器等純電動汽車零部件,還考慮開展燃料電池組等業務。該公司首席執行官Elmar Degenhart表示,「德國的大型車企也在重啟對燃料電池車的投資」。
在歐洲,採用燃料電池技術的鐵路和巴士也在普及。大型車企此前為及時應對2021年的歐洲燃效新規,一直優先對純電動汽車的投資,但近來對燃料電池車持積極態度的發言也變得突出。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