車載感測器之爭:日企VS世界
2020/10/29
安森美改進了像素本身的結構,用一種像素成功解決了兩個問題。該公司的圖像感測器被速霸陸(SUBARU)的先進安全系統「EyeSight」的新一代産品採用,切實穩固了自己的地盤。
不易受惡劣天氣影響的毫米波雷達
圖像感測器的缺點是容易受逆光等影響,毫米波雷達因可以彌補這一缺點而不斷普及。毫米波是一種微波,可根據從遇到障礙物到反射回來的時間來測量距離。雖然不擅長檢測對象物體的準確形狀,但毫米波具有很強的直線行進性,即便在雨雪等惡劣天氣中也不易受到影響。
全球最大的毫米波雷達企業是德國英飛淩科技(Infineon Technologies)。由於2005年全球首次量産了採用「矽鍺碳」(Silicon-Germanium Carbon)材料的毫米波雷達半導體,該公司在開拓市場方面領先。矽鍺碳與以前使用的砷化鎵相比,可以大幅降低製造成本。
![]() |
目前,每輛普通汽車搭載約3個毫米波雷達,高檔車甚至達到6個左右。如果自動駕駛正式普及,每輛車需要安裝約15個毫米波雷達。大量汽車用雷達發射電磁波,可能會導致雷達之間相互干擾,「今後的課題是開發降噪技術」(英飛淩科技日本公司的汽車事業本部的部長降矢知隆)。
利用毫米波雷達監控車內情況的時機也越來越成熟。備受期待的用途是防止將孩童遺忘在車內。2019年,一項要求汽車必須具備防止將孩童遺忘在車內功能的法案被提交給美國國會。歐洲也出現了汽車安全性評估機構「EuroNCAP」打算將該功能納入評估項目的動向。
日本大型汽車零部件企業阿爾卑斯阿爾派(ALPSALPINE)4月與瑞典初創企業Acconeer展開合作,攜手開發低耗電毫米波雷達。阿爾卑斯阿爾派的執行董事泉英男錶示,「毫米波雷達的耗電量很低,在汽車熄火後也能監控車內情況」。
雖然使用攝像頭來檢測駕駛員打盹等的動向不斷擴大,但「(攝像頭在)夜間拍攝精度會下降,很難識別包裹在毛毯裏的嬰幼兒」(泉英男)。毫米波雷達可檢測人的心跳等微小振動,監控過程中不受車內環境的影響。
LiDAR可檢測很小的物體
與攝像頭和毫米波雷達一起被稱為自動駕駛「三大神器」的是三維感測器LiDAR。這種感測器測量距離的基本原理與毫米波雷達相同,但可利用波長較短的紅外雷射檢測很小的物體,還可用於製作三維地圖。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
HotNews
・日本經濟新聞社選取亞洲有力企業為對象,編制並發布了日經Asia300指數和日經Asia300i指數(Nikkei Asia300 Investable Index)。在2023年12月29日之後將停止編制並發布日經Asia300指數。日經中文網至今刊登日經Asia300指數,自2023年12月12日起改為刊登日經Asia300i指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