颱風暴雨為何讓福島核電站受關注?
2019/11/08
福島第1核電站的處理水中含有約1000兆貝克勒爾的氚,一般的核電站每年僅排放數兆~數十兆貝克勒爾的氚。在福島第1核電站事故發生前,日本全國氚的總排放量每年約380兆貝克勒爾。據悉,南韓每年也排放200兆貝克勒爾左右的氚。
日本政府在專家會議上討論了6年仍未拿出結果。考慮到當地可能會出現「風評被害」(指因揣測、傳聞導致沒有直接關係的事物受到牽連和損害),日本政府也在探討是否要繼續儲存處理水。不過東京電力表示,「持續增加儲水罐會影響廢堆作業的進度」。
![]() |
進行廢堆作業的福島第1的電站2號機組(2019年2月,福島縣大熊町) |
廢堆作業預計將於2021年開始最難也是最重要的一步——取出溶融核燃料。因為需要確保溶融核燃料的保管場地,所以能否繼續增加儲水罐尚不清楚。廢堆作業預計將在核洩漏事故發生約30~40年後完成,增加儲水罐還可能會導致廢堆推遲。
此外,儲水罐經常處於因自然災害受損的風險之中。日本原子力學會福島第1核電站廢堆討論委員會委員長宮野廣指出,「儲水罐一旦破損,可能會排出大量的處理水」。
東京電力迄今為止的一系列應對措施也令國際社會和當地居民擔心。在事故發生後,東京電力曾直接將污染水排放到海裏。
東京電力需要在處理水的安全性和處理的必要性方面得到日本國內外的理解,並把風評被害降到最低。處理水無法被永久保存下去。日本原子力規制委員會委員長更田豐志指出,「(排放進海洋)需要2年時間來準備,期限將近」,敦促政府和東京電力趕緊採取措施。到2020年夏季,就有可能面臨是增加儲水罐還是排放掉處理水的抉擇。
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 福岡幸太郎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
報道評論
HotNews
・日本經濟新聞社選取亞洲有力企業為對象,編制並發布了日經Asia300指數和日經Asia300i指數(Nikkei Asia300 Investable Index)。在2023年12月29日之後將停止編制並發布日經Asia300指數。日經中文網至今刊登日經Asia300指數,自2023年12月12日起改為刊登日經Asia300i指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