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企在二氧化碳封存領域佔先機
2021/09/17
在CCS適宜封存地有限的日本,二氧化碳的回收地點和封存地點不一定很近,有觀點認為海上運輸很有潛力。在挪威,最早2024年實施二氧化碳海上運輸、每年封存150萬噸的構想正在推進。這一項目名為「北極光」(Northern Lights),將利用液化二氧化碳運輸船回收從歐洲沿海地區發電站和工廠收集的二氧化碳,壓入海底。
全球只有5艘液化二氧化碳運輸船,全部由挪威的海運公司Larvik Shipping管理。商船三井3月向Larvik Shipping出資,參與了液化二氧化碳運輸項目。商船三井還將在日本國內推進液化二氧化碳船的開發。商船三井透露,如果二氧化碳回收地點到封存地的距離達到100~200公里左右,海運的成本將低於管道。
![]() |
被運至封存地的二氧化碳將被壓入地下1000~3000米處。油氣田開發企業具備相關經驗,日本石油資源開發和國際石油開發帝石自2016年至2019年,將約30萬噸二氧化碳壓入北海道苫小牧市海域的海底。
CCS設備本身不會創造收益,要加以普及,需要政府的支援和完善環境。但在日本,如果想涉足CCS,每個工序涉及的法律都有所不同。回收廢氣需遵守燃氣事業法,封存于地下時需要壓縮二氧化碳形成高壓,要遵守高壓氣體安全法,而挖掘壓入的井則需遵守礦業法和礦山保安法。
各項法律都需要具備資格,對企業而言,需要付出確保人才等精力。由於這種法制壁壘等的影響,日本的設施全部處於驗證階段。對於難以在本國積累經驗或通過維護盈利的日本企業來説成為阻礙。
日本將迅速推進完善環境,但預計要等到2020年代後半期才會有能全面應對CCS的法律。在那之前,日本企業似乎需要通過亞洲等的海外業務積累經驗。
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向野崚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
報道評論
HotNews
・日本經濟新聞社選取亞洲有力企業為對象,編制並發布了日經Asia300指數和日經Asia300i指數(Nikkei Asia300 Investable Index)。在2023年12月29日之後將停止編制並發布日經Asia300指數。日經中文網至今刊登日經Asia300指數,自2023年12月12日起改為刊登日經Asia300i指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