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氨」受關注,日歐領跑合成技術
2021/12/28
作為化學肥料與合成纖維原料使用的氨,作為脫碳化的「王牌」受到了很大關注。氨不僅是作為運輸氫的液體,由於燃燒後不排放二氧化碳,作為替代煤炭的清潔燃料也受到期待。目前的製造方法大量消耗化石燃料和能源,掌握更為清潔且高效的合成技術成為關鍵。參考日本專利廳發佈的報告書,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探尋了全球氨相關技術的開發動向等。
美國CF工業公司 |
「綠氨」指的是利用可再生能源製造,完全不産生二氧化碳。肥料大型企業美國CF工業將於2023年開始年産2萬噸的商業生産。投入約1億美元,在路易斯安那州的氨製造設施內,建設通過電解水來製造氫氣的設備。該氫能設備採用可再生能源,從德國的鋼鐵機械製造商蒂森克虜伯採購。
CF工業計劃在北美和英國的9個氨生産基地推進脫碳化。總裁兼首席執行官(CEO)托尼威爾(Tony Will)表示:「氨是使氫的儲藏和運輸變為可能的重要因素」。
轉向綠氨是世界潮流,日本也將推進同樣的計劃。旭化成和日揮控股計劃在福島縣浪江町建設驗證設備,自2024年度起每天生産數噸綠氨。旭化成採用1萬千瓦電力的氫生産設備已投入運作,還將建設氨合成工廠。將在獲得國家資助的同時,到2027年度將氫製造設備提高至4萬千瓦,力爭通過量産大幅降低成本。
比氫氣容易處理
氨比同樣在燃燒時不排放二氧化碳的氫更容易處理。如果為20攝氏度,氨在約8.5個氣壓下將變為液體。與需要降至零下253度以下的氫相比,能使用現在的儲藏罐,運輸更加容易。發現了不産生有害氮氧化物的燃燒方法,作為煤炭火力發電站的燃料也受到關注。
愛爾蘭調查公司Research and Markets的數據顯示,預計綠氨的世界市場規模將從2019年的約1300萬美元增加至2028年的8.5億美元,之後也有望持續擴大。
氨通過使氫和氮發生化學反應來製造。聯合國糧農組織(FAO)的統計顯示,全球産量約為1.9億噸。通過使天然氣和高溫水蒸氣發生反應來製取氫,會排放大量二氧化碳。大部分氨則通過20世紀初開發的「哈伯-博施法(HB法)」來製造,需要400~500攝氏度、100~300個氣壓的條件。製造1噸氨的過程排放約1.6噸二氧化碳。據悉,如果使用源自可再生能源的氫,可減排7~8成。
要合成氨,需要加壓和提高溫度,消耗能源。在低溫低壓等溫和條件下也能發生反應的技術不可或缺。
日本專利廳的「需求即刻滿足型技術動向調查報告書」顯示,在氨合成技術的專利和受到關注的成果中,引人關注的是日本和歐洲的企業與大學。
從2003~2017年申請的專利數來看,瑞士的工程企業Casale排在首位。包括第3位的德國蒂森克虜伯集團、第5位的丹麥托普索(HaldorTopsoe)等在內,前10以內有5家歐洲企業。日本也有三菱重工、豐田和東京工業大學等4家企業與大學躋身前十。
在催化劑開發上展開競爭
氮分子由2個氮原子強烈結合而成,即使加熱到800度也難以分開。降低切斷原子結合所需的能量成為技術開發的主要關鍵。日本專利廳列舉了3個方法。分別是具有促進化學反應作用的「催化劑」、應用電池原理引發化學反應的「電化學合成(電解合成)法」、以及模倣産生氨的細菌活動的「生物合成法」。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
報道評論
HotNews
・日本經濟新聞社選取亞洲有力企業為對象,編制並發布了日經Asia300指數和日經Asia300i指數(Nikkei Asia300 Investable Index)。在2023年12月29日之後將停止編制並發布日經Asia300指數。日經中文網至今刊登日經Asia300指數,自2023年12月12日起改為刊登日經Asia300i指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