鈣鈦礦電池競爭:日本發明技術 中國率先量産
2023/06/16
在日本,積水化學工業及KANEKA也計劃2025年以後量産,東芝及愛信也計劃商業化。不過,宮坂表示「本應引領這一領域的日本大型電子機械企業行動遲緩」。
全球投資加速
過去也出現過相似的情況。
傳統光伏面板也是日本企業在開發和實用化上領先,在2000年代,京瓷、夏普等日本企業在全球佔有50%份額。但得到國家等補貼的中國企業以低價格量産,現在佔有8成以上市佔率,很多日本企業已退出。
烏克蘭危機後,可再生能源作為日本「國産能源」的影響力增加。鈣鈦礦型光伏電池普及時,日本如果依靠進口面板,本質上難以實現「國産」,有可能成為能源安保的死角。
在世界上,投資競爭加劇。美國調查公司彭博新能源財經 (BloombergNEF)發佈的報告顯示,企業和金融機構等對可再生能源及核能等低碳能源技術的投資額在2022年為1.11萬億美元,創出新高。比上年增加了3成。
中國的投資額為76萬億日元,佔到大約一半,美國為20萬億日元,排在第2。日本排在德國、法國、英國之後,為3萬億日元。
在有望實現脫碳的11項技術中,鈣鈦礦型光伏電池及浮體式海上風力發電等近一半技術是日本在開發階段領先。
在之前日本多次被逆襲的普及期,能否在扶持生産的同時,提高家庭和企業引進的益處以建立市場、培育産業?充分利用領先技術的政策至關重要。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
報道評論
HotNews
・日本經濟新聞社選取亞洲有力企業為對象,編制並發布了日經Asia300指數和日經Asia300i指數(Nikkei Asia300 Investable Index)。在2023年12月29日之後將停止編制並發布日經Asia300指數。日經中文網至今刊登日經Asia300指數,自2023年12月12日起改為刊登日經Asia300i指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