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電霸主」松下這樣走向沒落
2017/11/07
然而,松下大阪總部對此卻毫不重視。松下的精力都耗在與國內對手的競爭上,對外部變化反應很遲鈍。
另外,在單品家電領域成長起來的松下對數位技術和網路技術知之甚少,中村回顧説:「坦白地講,完全不具備與美國大型IT企業競爭的能力」。
也是在這一時期,索尼時任社長出井伸之提出「網際網路是隕石」的説法。就像稱霸地球的恐龍因巨型隕石撞擊地球導致的氣候變化而滅亡,無法適應網路這一新環境的企業也將走向衰落。
遺憾的是這個「預言」應驗了,曾經稱霸全球的日本電子産業的競爭力衰退了。後來的便攜音樂播放器、智慧手機以及當前備受關注的智慧音箱等21世紀的暢銷商品,無一不以數位技術和網路連接為核心,日本企業的存在感一直很弱。
![]() |
機電産業近30年來的變遷(下) |
不光是産品,零部件業務也受到了影響。日本的半導體産業在電視和磁帶錄影機等日本家電的鼎盛時期大幅增長,但隨著電腦時代的到來,主導權掌握在了美國英特爾等企業的手裏。
哈佛大學教授克里斯坦森把這種徹底顛覆既有産業秩序的技術創新命名為「顛覆性創新(Disruptive Innovation)」,網際網路正是近年來最大的破壞性創新,日本的機電産業沒能成為「破壞方」,而是安於做「被破壞方」。
![]() |
經過經濟高速發展時期,日本民用電子設備的國內産值突破1萬億日元,之後也持續增長,在1985年達到4.7615萬億日元。但是,隨著依靠廉價勞動力進行大量生産的中國機電企業等的存在感增強,日本的産值逐漸減少。與此同時,日本電子産業進行了行業重組。2009年,松下將三洋電機收為子公司,形成了大型機電企業。此外,外部資本迅速進入日本,包括2016年台灣鴻海精密工業收購夏普,美的集團收購東芝的白色家電業務等。
經營顧問、松下外部董事富山和彥表示:「日本的機電産業現在終於進入了承認‘戰敗’的階段」。三洋電機不復存在,夏普進入台灣資本旗下,東芝事實上在解體。2018年迎來創業100週年的松下也縮小了電視等業務,致力於車載蓄電池等新領域。松下能否構築足以支撐下個世紀的「後家電」時代的業務模式?挑戰仍將繼續。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
報道評論
HotNews
・日本經濟新聞社選取亞洲有力企業為對象,編制並發布了日經Asia300指數和日經Asia300i指數(Nikkei Asia300 Investable Index)。在2023年12月29日之後將停止編制並發布日經Asia300指數。日經中文網至今刊登日經Asia300指數,自2023年12月12日起改為刊登日經Asia300i指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