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經中文網
NIKKEI——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

  • 20xx 水曜日

  • 0708

  • 搜索
Home > 産業聚焦 > IT/家電 > 東芝出售半導體業務為何在華遇阻?

東芝出售半導體業務為何在華遇阻?

2018/03/27

PRINT

  東芝預計將無法按照原計劃在3月底完成對半導體記憶體子公司「東芝記憶體」的出售。這是因為中國延長了《反壟斷法》的審查手續。東芝計劃通過增資等來解決資不抵債問題,這種做法對財務層面的影響較小。不過,中國的反壟斷審查長期處於膠著狀態,投資判斷等可能出現延遲。

   

  東芝2017年9月28日與美國投資基金貝恩資本(Bain Capital)主導的「日美韓聯盟」簽訂出售協議,貝恩資本首先向負責《反壟斷法》審查的中國商務部提出了審查申請。申請的受理時間是2017年12月上旬,審查時間已經過去了近4個月。一方面,歐美當局以東芝並非被競爭對手收購為由迅速通過審查,雙方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東芝記憶體的四日市工廠(日本三重縣四日市)

     

  《反壟斷法》審查的關鍵在於東芝記憶體客戶的聲音。在中國國內,採購記憶體的聯想集團和華為技術的態度起著決定性作用。貝恩資本居中調停,就確保記憶體的供貨量和價格調整等不斷進行磋商。據參與磋商的相關人士透露,「進入3月後,事態有所進展」。

   

  不過,中國過去就有過肆意做出判定的先例,審查時間拉長的背景在於培育半導體産業是中國的國策。一位精通國際法務的律師稱,「中國也有保護培育本國産業的目的」,也有可能以《反壟斷法》為擋箭牌對東芝記憶體的出售附加一些條件。

   

  目前美國限製鋼鋁進口,中國商務部公佈了對抗措施,中美對立日益加深。因收購方貝恩資本為美國企業,也有聲音擔憂中美貿易摩擦産生影響。

  

  東芝因美國核能業務計提鉅額損失,為了避免連續2個財年資不抵債被摘牌,決定出售盈利能力強的子公司東芝記憶體。不過,要一一通過各國的《反壟斷法》審查,預計無法在2017財年(截至2018年3月)內完成審查。因此,東芝做了最壞的準備,在2017年12月增資6000億日元。通過切實解決掉3月底的資不抵債問題,減小了審查帶來的影響。

  

  但如果審查時間拉長,香港的基金Argyle Street Management等部分股東要求取消出售的聲音將進一步加強。

  

  東芝2017財年的合併營業利潤(美國會計基準)預期為收支平衡,同期記憶體業務將帶來4497億日元營業利潤。如果在6月下旬股東大會上,是否應該出售記憶體業務成為主要議題,定於4月上任的車谷暢昭會長主導的新體制將可能會因此出現動搖。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

報道評論

非常具有可參考性
 
5
具有一般參考性
 
0
不具有參考價值
 
1
投票總數: 6

日經中文網公眾平臺上線!
請掃描二維碼,馬上關注!

HotNews

・日本經濟新聞社選取亞洲有力企業為對象,編制並發布了日經Asia300指數和日經Asia300i指數(Nikkei Asia300 Investable Index)。在2023年12月29日之後將停止編制並發布日經Asia300指數。日經中文網至今刊登日經Asia300指數,自2023年12月12日起改為刊登日經Asia300i指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