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經中文網
NIKKEI——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

  • 20xx 水曜日

  • 0708

  • 搜索
Home > 産業聚焦 > IT/家電 > 台灣代工企業遭遇「三重苦」

台灣代工企業遭遇「三重苦」

2018/04/03

PRINT

 

  蘋果與鴻海的關係成為在中美之間快速增長的台灣代工企業的象徵。美國川普政府正以中國侵犯智慧財産權為由考慮對資訊通信設備進行關稅制裁。在關注中美談判進展的同時,各企業也擔憂這一模式的根基是否受到動搖。

 

  關於對供應鏈的影響,智囊機構台灣經濟研究院的孫明德主任認為,顧客的期望是關鍵。自提出「美國第一」口號的川普上台以來,蘋果和鴻海一直在探討前往美國生産。不過鴻海在美國的投資目前僅限於更易自動化生産的液晶面板。在美國生産iPhone的話,成本將是原來的1.5~2倍。如果陷入必須對産品提價的境地,孫明德表示,對蘋果競爭力的影響會讓美國客戶做出艱難的判斷。

    

鴻海董事長郭台銘(2月,台北)

   

  另一方面,中國大陸提出了通過人工智慧(AI)來提升産業水準的《中國製造2025》,期待台灣代工企業承擔推動者的角色。鴻海的核心子公司申請在上海上市時,中國大陸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完成了審核,挽留的態度非常明顯。各台灣代工企業在中美夾縫中掙扎的局面在不斷加劇,目前似乎尚未找到新的解決辦法。

 

    鴻海加強收購攻勢

 

       鴻海旗下的工業用電腦企業樺漢科技3月30日宣佈,收購從事工廠自動化設備的帆宣系統科技。預計收購總額約為53億新台幣。3月27日,鴻海的另一家子公司宣佈了金額達8.66億美元的收購,鴻海的收購攻勢日趨明顯。

 

       樺漢科技將通過TOB(公開要約收購),斥資53億新台幣收購帆宣系統科技的51.12%股權。TOB的下限設在40%,樺漢至少要投入41億新台幣。收購目的包括應對中國大陸政府推進的製造業産業升級,據分析該公司希望在鴻海的大陸工廠等地展開合作。

 

       另一方面,在香港上市的鴻騰六零八八精密科技3月27日宣佈,斥資8.66億美元收購週邊設備企業美國貝爾金(Belkin)。貝爾金涉足面向蘋果産品的鍵盤等多種設備,將擴大商品開發能力。

 

       鴻海2016年收購夏普,急於通過併購轉變業務模式,但最近由於在中美新建大型工廠等投資,産生資金不足風險。不過,核心子公司有望近期在上海上市,如果旗下公司的融資能力提高,收購的活動有可能更加活躍。

 

       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伊原健作 台北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

報道評論

非常具有可參考性
 
23
具有一般參考性
 
1
不具有參考價值
 
2
投票總數: 26

日經中文網公眾平臺上線!
請掃描二維碼,馬上關注!

・日本經濟新聞社選取亞洲有力企業為對象,編制並發布了日經Asia300指數和日經Asia300i指數(Nikkei Asia300 Investable Index)。在2023年12月29日之後將停止編制並發布日經Asia300指數。日經中文網至今刊登日經Asia300指數,自2023年12月12日起改為刊登日經Asia300i指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