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經中文網
NIKKEI——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

  • 20xx 水曜日

  • 0708

  • 搜索
Home > 産業聚焦 > IT/家電 > 鴻海利潤下滑背後有夏普和中美摩擦

鴻海利潤下滑背後有夏普和中美摩擦

2018/04/10

PRINT

  更值得擔憂的是中美貿易摩擦。美國特朗普政府討論以中國侵犯美國企業智慧財産權為由,對中國的資訊通信設備實施關稅制裁。中美的談判仍需要時間,但鴻海很可能成為最大“受害者”。

 

郭臺銘在全體員工前講話(台北市內)

 

  鴻海迅速成長的契機是1990年代美國企業對中國大陸的集中投資。通過充分利用大型工廠和廉價勞動力,追求大量、低成本的生産,鴻海從戴爾和惠普等美國IT巨頭獲得了個人電腦等産品的組裝業務。鴻海董事長郭臺銘從那時起就一直過著穿梭于中美兩國之間的生活。如今鴻海仍是佔中國年出口額5%左右的最大出口企業,如果美國啟動制裁關稅,很可能動搖鴻海的業務基礎。

 

  2017年7月,郭臺銘在美國白宮與特朗普會面,表明將在威斯康辛州投資100億美元建設面板工廠,其目的是避免被批評為美國對華貿易赤字的源頭。另一方面,鴻海作為中國政府《中國製造2025》製造業轉型政策的骨幹分子,時不時地會出現“不能讓鴻海逃到美國”的論調。

 

  向中國傾斜也有風險

 

  3月8日,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批准鴻海的核心子公司在上海證券交易所上市。通常IPO需要1年以上才能獲批,而鴻海僅花了36天,創史上最快紀錄。這被認為反映出中國當局想要留住鴻海的想法,但如果鴻海進一步向中國傾斜,將無法保持與中美的平衡。

 

  “如果我們不與時俱進,我們將會被淘汰。過去賴以成功的法則,未來歲月可能被翻轉淘汰”,郭臺銘在2018年2月的鴻海年會上表露出了危機感。不過,郭臺銘同時指出,人工智慧(AI)等新技術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的只有製造業,強調了鴻海的潛力。鴻海從一個小城鎮企業成長為全球最大的電子産品代工企業。在中美貿易摩擦加劇的背景下,鴻海能否找到新的成功法則呢?郭臺銘的能力將受到考驗。

 

  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台北 伊原健作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

報道評論

非常具有可參考性
 
14
具有一般參考性
 
1
不具有參考價值
 
3
投票總數: 18

日經中文網公眾平臺上線!
請掃描二維碼,馬上關注!

HotNews

・日本經濟新聞社選取亞洲有力企業為對象,編制併發布了日經Asia300指數和日經Asia300i指數(Nikkei Asia300 Investable Index)。在2023年12月29日之後將停止編制併發布日經Asia300指數。日經中文網至今刊登日經Asia300指數,自2023年12月12日起改為刊登日經Asia300i指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