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下為何時隔16年在中國建新工廠?
2019/12/12
松下與中國的關係具有超過40年的漫長歷史。1978年訪問日本的鄧小平前往大阪府,與松下創始人松下幸之助見面,説「能否為中國的現代化建設幫點忙?」接受這種請求的松下決定前往中國,1987年,在北京成立了生産映像管的合資企業,這是第2次世界大戰後中國的首家外資工廠。
松下在中國的家電年營業收入達到2000億日元規模,在外資企業中至今仍是頂尖水準,品牌號召力依然突出。在全球推進選擇和集中的背景下,本間哲朗説「最後應該保護的目標是廣域亞洲」。還能看出松下希望在中國確立成功模式、今後在亞洲其他地區拓展的戰略。
![]() |
松下在中國的工廠 |
另一方面,中國企業等競爭對手正在進攻日本的家電市場。在電視業務領域,收購東芝業務部門的中國海信集團提高存在感,小米也決定進入日本市場。對此,松下常務執行董事品田正弘表示「絕對不容樂觀,但日本是特殊的市場」。不過,中國企業也在理解特殊性的基礎上,來到日本企業的根據地。能否在守住日本國內市場的同時,在中國找到邁向世界的道路?留給松下的時間已經不多了。
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藤野逸郎 杭州、岩戶壽 大阪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
報道評論
HotNews
・日本經濟新聞社選取亞洲有力企業為對象,編制並發布了日經Asia300指數和日經Asia300i指數(Nikkei Asia300 Investable Index)。在2023年12月29日之後將停止編制並發布日經Asia300指數。日經中文網至今刊登日經Asia300指數,自2023年12月12日起改為刊登日經Asia300i指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