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蘋果變心」給鴻海提出考驗
2020/08/19
主導這一重組的是蘋果,而且其計劃還有續篇。蘋果正尋求調整已長期沿用的委託體制。此前訂單全部交給台灣企業,大部分在人工費低廉的中國大陸製造,但今後大體上一分為二的構想正逐步被敲定。
根據這個構想,在全球約2億部的銷量中,在中國大陸銷售的約3000萬部將以中國大陸企業為中心生産。作為代工企業被視為最有競爭力的是以立訊精密工業為中心的「新兩岸3家聯盟」。鴻海在中國大陸的絕對優勢將因此瓦解。
![]() |
針對在中國大陸市場以外銷售的智慧手機,蘋果將把生産地的中心改為印度。和碩聯合科技7月決定進駐印度。鴻海和緯創資通相繼計劃對印度進行追加投資。據稱鴻海已啟動高價位的iPhone11的生産。在中國丟失的份額只能在印度挽回。
蘋果調整委託生産體制將獲得很多優點。其一是避免中國風險。在中美對立激化的背景下,生産體制的一極集中存在危險。雖然美國並未對智慧手機徵收高關稅,但很難説今後沒有可能性。與中國華為技術的智慧手機一樣,對於在中國大陸製造的通信設備來説,資訊洩露的警惕感也難以消除。
另一個優點是採購價格的降低。中國的工廠人工費在最近數年增至2倍以上。這也是鴻海的盈利能力下降的原因。但是,中國企業立訊精密工業有望獲得中國政府的補貼。生産委託對象容易確保收益,對蘋果來説並非壞事。
收益走上下坡路
鴻海的全年凈利潤以2016年為頂峰持續下滑,而且仍未止跌。2016年收購了夏普,但收益卻走上下坡路。在8月12日的財報發佈會上,鴻海方面透露稱,今年7~9月的營業收入預計出現2位數的減少。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
報道評論
HotNews
・日本經濟新聞社選取亞洲有力企業為對象,編制並發布了日經Asia300指數和日經Asia300i指數(Nikkei Asia300 Investable Index)。在2023年12月29日之後將停止編制並發布日經Asia300指數。日經中文網至今刊登日經Asia300指數,自2023年12月12日起改為刊登日經Asia300i指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