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特爾推出最新10奈米CPU以維持領先地位
2020/09/04
美國英特爾推出採用其最新10奈米技術的筆記型電腦CPU (中央處理器),在與亞洲對手日益競爭激烈的情形下,力圖以新品維持其半導體製造領先地位並對業績做出營收貢獻。
英特爾是美國最大半導體公司,也是美國唯一一間仍是自己設計並且製造微處理器的科技廠商。不過英特爾過去這兩三年來一直來苦於半導體先進製程的技術突破。英特爾原本計劃2016年就導入10奈米技術的量産,但時程不斷延後並且造成全球個人電腦産業CPU缺貨。
新款CPU被期待對英特爾2021年的業績做出貢獻 |
英特爾CPU缺貨的狀況導致多位客戶,包含惠普、聯想、戴爾、宏碁、華碩電腦等紛紛轉向採購美國超微半導體(AMD)的産品。英特爾的受挫讓競爭對手超微和英偉達(NVIDIA)借機擴大了市佔率。不同於英特爾,這兩家競爭對手將生産交給台灣積體電路製造(簡稱台積電、TSMC)和南韓三星電子。充分利用晶圓代工廠擁有的尖端生産技術,推進晶片的微小化。
以超微半導體為例,通過對台積電的生産委託,超微的7奈米CPU已經被多位客戶採用,而超微更進一步表示2021年它將採用台積電的5奈米製程。然而英特爾自己的7奈米産品則預計要延後到2022至2023年才會陸續進入量産。除此之外,英特爾長期客戶美國蘋果公司也在今年六月時宣佈個人電腦Mac的系列將從英特爾産品改為導入自主設計的Apple Silicon處理器。
根據市場研調機構IDC的統計,英特爾的全球筆電市佔率已經從2017年的92%衰退到今年上半年的80%,而超微的市佔則從7%成長到20%。英特爾CEO鮑勃·斯旺(Bob Swan)七月時表示,為彌補量産方面的落後,將探索將部分半導體生産委託給外部的「緊急計劃」。
半導體産業是中美貿易戰的主戰場之一。半導體的戰略意義在於所有的電子産品、先進科技的推動都需要半導體作為主要處理運算的「大腦」。半導體産業的設計、製造已成為各國國家安全的主要議題。為了對抗快速增長的中國半導體産業的崛起,美國跨黨派議員在今年六月提出扶持本國半導體製造的草案。
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鄭婷方、黎子荷 台北報道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報道評論
HotNews
・日本經濟新聞社選取亞洲有力企業為對象,編制並發布了日經Asia300指數和日經Asia300i指數(Nikkei Asia300 Investable Index)。在2023年12月29日之後將停止編制並發布日經Asia300指數。日經中文網至今刊登日經Asia300指數,自2023年12月12日起改為刊登日經Asia300i指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