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經中文網
NIKKEI——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

  • 20xx 水曜日

  • 0708

  • 搜索
Home > 産業聚焦 > IT/家電 > 英特爾要靠3D技術逆襲半導體細微化

英特爾要靠3D技術逆襲半導體細微化

2020/12/17

PRINT

半導體

      據日本電子資訊技術産業協會(JEITA)統計,物聯網(IoT)等數據産業的世界市場規模到2030年將達到404萬億日元。在今後持續發展的半導體行業,英特爾要保持盟主的地位,有必要通過3D化,持續維持摩爾定律。

  

      零部件和設備也掀起創新競爭

         

      在3D化領域,還需要零部件和設備等方面的技術創新。除了配合晶片電路等準確進行堆疊的技術之外,要散發半導體工作時的熱量,還需要在封裝材料上下工夫。美國調查公司Kenneth Research預測稱,3D封裝的市場規模到2024年將達到120億美元。瞄準這個市場,設備企業的競爭也日趨激烈。

       

日本IBIDEN將增強新一代封裝設備的産能(大垣中央事務所)

       

      瞄準這個市場的是半導體封裝的日本大型企業IBIDEN(揖斐電)。該公司將在2022年度之前投入600億日元,增強支援3D技術等新一代封裝的生産設備。計劃自2020年底逐步投入運作,並在2021年啟動量産。該公司認為「CPU需求正從個人電腦轉向數據中心,推動封裝技術的進步、提升性能的趨勢將日趨加強」。

   

      涉足切削設備的日本迪思科(DISCO)認為,3D化需要將半導體切薄的技術。該公司的社長關家一馬表示「此前直接交易較少的與大型企業的交易正在增加」。

  

      日立製作所和松下等4家企業與東京大學8月設立了「尖端系統技術研究聯盟」。將推進充分利用3D堆疊、將能源效率提高至10倍的半導體的研發等。

  

      站在微細化競爭最前沿的企業並不多。要開展最尖端的5奈米晶片的製造,需要被稱為「EUV(極紫外)」的光刻技術,核心的光刻設備被荷蘭ASML壟斷。另一方面,東京大學的黑田忠廣教授指出「3D整合的技術仍未確立。如今處在起跑線上」。對於在微細化競爭中掉隊的企業來説,挽回劣勢的機會將擴大。

  

      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廣井洋一郎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

報道評論

非常具有可參考性
 
13
具有一般參考性
 
1
不具有參考價值
 
1
投票總數: 15

日經中文網公眾平臺上線!
請掃描二維碼,馬上關注!

・日本經濟新聞社選取亞洲有力企業為對象,編制並發布了日經Asia300指數和日經Asia300i指數(Nikkei Asia300 Investable Index)。在2023年12月29日之後將停止編制並發布日經Asia300指數。日經中文網至今刊登日經Asia300指數,自2023年12月12日起改為刊登日經Asia300i指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