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經中文網
NIKKEI——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

  • 20xx 水曜日

  • 0708

  • 搜索
Home > 産業聚焦 > IT/家電 > 台灣IT企業營收創9個月來最低增速

台灣IT企業營收創9個月來最低增速

2021/08/12

PRINT

       向美國蘋果等大量供應産品的台灣企業的增長勢頭明顯放緩。半導體和液晶面板顯著短缺,儘管存在需求,但處於無法大量製造産品的狀況。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匯總台灣19家主要IT企業的7月營業收入後發現,合計額僅比上年同月增長6%。這是9個月以來的最低增速,放緩明顯。

        

台灣主要IT企業的快速增長踩下煞車(REUTERS)

      

      日本經濟新聞調查了包括鴻海精密工業和台積電(TSMC)等在內的台灣19家有實力企業(亞洲主要上市企業、Asia300)的7月營收。結果顯示,合計額為1.1118萬億新台幣,僅同比小幅增長6%。

  

      截至上月的6月,這19家企業的合計營收已連續8個月維持2位數增長,可見增長被踩下煞車。在主要向美國蘋果供貨、台灣企業獨佔鰲頭的電子製造服務(EMS)行業尤為顯著。

 

      世界最大EMS廠商、承擔iPhone逾6成生産的鴻海的7月營收僅增長3.6%。尤其自2020年11月起業務變得極為繁忙,截至今年6月一直維持10~90%的2位數增長,但零部件短缺等的影響被認為使生産陷入停滯。

 

      實際上,作為供貨對象的蘋果在7月27日召開的財報相關電話記者會上指出,個人電腦「Mac」和平板電腦「iPad」的供貨因半導體短缺而受到制約,暗示今後iPhone也將受到影響。

 

      與鴻海同屬於iPhone主力供應商的和碩聯合科技也受到零部件短缺的影響等,7月的營收大幅下降14.7%。此外,大量供應Mac的世界第三大EMS廠商、廣達電腦也受到零部件短缺的直接打擊,無法製造産品,陷入營收銳減13%的困難境地。

  

      為了緩解供不應求的狀況,台灣各家企業正加快構建增産體制,但新工廠等全面投産均要等到2022年以後。如果零部件短缺長期化,有可能給主要供貨對象蘋果等巨大IT企業的業績構成進一步影響。

  

      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中村裕 台北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

報道評論

非常具有可參考性
 
3
具有一般參考性
 
0
不具有參考價值
 
1
投票總數: 4

日經中文網公眾平臺上線!
請掃描二維碼,馬上關注!

HotNews

・日本經濟新聞社選取亞洲有力企業為對象,編制並發布了日經Asia300指數和日經Asia300i指數(Nikkei Asia300 Investable Index)。在2023年12月29日之後將停止編制並發布日經Asia300指數。日經中文網至今刊登日經Asia300指數,自2023年12月12日起改為刊登日經Asia300i指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