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製造業正在美國構建生産網
2018/08/22
在面臨經濟增長導致的人工費上漲的1980年代,台灣企業第一時間轉為在大陸生産。而日美歐全面進駐中國大陸,是在2001年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WTO)以後,但鴻海等搶在前頭,建立了能橫跨太平洋、以低成本代工美國蘋果智慧手機等的體制。
此次台灣企業似乎開始認為轉向美國的趨勢將加強。代工企業廣達電腦計劃在截至2020年前後的3年裏,將美國的伺服器産能提高至3倍。該企業工廠的大部分建在大陸,但將應對主要客戶美國谷歌、美國Facebook難以採購中國造産品的事態。
鴻海計劃投入100億美元,在中西部威斯康辛州建設液晶面板和電視工廠。7月上旬,郭台銘在美國矽谷發表演講,表示成立用於提高生産效率的人工智慧(AI)的研發子公司。
在原材料領域,台灣塑膠工業集團到2020年將在南部路易斯安那州投入約94億美元,動工建設乙烯工廠。據悉,將以當地開採的頁岩氣為原料,實現低成本生産。
據台灣的經濟部統計顯示,2017年台灣企業對美投資(按獲批數據計算)增至上年的2.6倍,達到8億美元以上。雖然絕對金額僅為對大陸投資的約10分之1,但不少觀點認為,如果貿易戰爭激化,生産將進一步加速向美國轉移(台灣經濟研究院研究員邱達生)。
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台北 伊原健作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
報道評論
HotNews
・日本經濟新聞社選取亞洲有力企業為對象,編制並發布了日經Asia300指數和日經Asia300i指數(Nikkei Asia300 Investable Index)。在2023年12月29日之後將停止編制並發布日經Asia300指數。日經中文網至今刊登日經Asia300指數,自2023年12月12日起改為刊登日經Asia300i指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