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難測,企業尋求科幻作路標
2022/03/31
索尼集團年末年初在京都府舉辦了展示以2050年為主題的産品和服務的試製品的活動。比如:因氣候變化而失去地上居所的人所居住的水上移動式住宅及利用可穿戴終端監測感情以減輕壓力的AI軟體等。這些試製品是索尼的年輕設計師根據4名科幻作家的短編小説製作的。
![]() |
索尼試做的水上移動住宅 |
索尼正在開展廣泛的業務,從電視機及相機等電子産品,到音樂遊戲等娛樂業務以及金融等業務。索尼創意中心的負責人石井大輔説「通過運用科幻,設計師設想的未來由過去的3年後擴大到了30年後,腦海中的世界越來越寬廣」。
柯尼卡美能達4月將起用支援引進科幻原型設計的ANON公司(東京港區)創始人森龍太郎為執行董事。他期待地説「有利於從一定規模的新業務構想到實現的執行,鼓勵創新機制的建立及公司內部文化的培養」。
美國英特爾未來科學家布萊恩·戴維·強生(Brian David Johnson)在2011年的著作中曾介紹過科幻原型設計,以此為契機,科幻原型設計越來越普及。美國及中國的科技企業走在前列,作家所屬的專門做科幻原型設計的美國諮詢公司SciFutures的客戶有福特汽車及英特爾等。
開始在日本廣泛應用於業務的背景是新冠疫情爆發。日立的丸山説「10年前誰也想不到會出現病毒大流行。需要描繪無法在現有延長線上預測的未來」。也有人抱有危機感,認為AI、高速通信標準「5G」及VR等技術加速進步,僅靠現有技術的積累,不能引起創造性破壞。
![]() |
三菱綜合研究所將舉辦科幻原型設計的工作坊。企業等紛紛諮詢,首席製作人藤本敦也表示「長期的研究開發(R&D)需要考慮未來的社會及用戶的需求」。
運用科幻的不僅是企業。日本農林水産省在政府與民間的協議會上創作了描述2050年的未來飲食的小説。摸索融合食品與IT(資訊技術)新技術的「食品技術」。
著有《海底兩萬里》及《月球旅行記》等作品、也被稱作科幻之父的法國人儒勒·凡爾納曾説過「但凡人能想像到的事物,必定有人能將它實現」。據説火箭及人造衛星等想法也來自於科幻。技術創新或許要靠人類的想像力和實現它的意志力。
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廣井洋一郎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
報道評論
HotNews
・日本經濟新聞社選取亞洲有力企業為對象,編制並發布了日經Asia300指數和日經Asia300i指數(Nikkei Asia300 Investable Index)。在2023年12月29日之後將停止編制並發布日經Asia300指數。日經中文網至今刊登日經Asia300指數,自2023年12月12日起改為刊登日經Asia300i指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