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經中文網
NIKKEI——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

  • 20xx 水曜日

  • 0708

  • 搜索
Home > 産業聚焦 > 科學/技術 > 日本二戰後70年創新路遇轉折點

日本二戰後70年創新路遇轉折點

2017/12/08

PRINT

 

  在源自美國史丹佛大學的一項創新生物設計工程中,專家以外的成員用時約2個月進入醫療現場,向醫生和患者們進行討教。創新並不是少數天才的專利。從這點來考慮,企業要以普通人的視角發掘應該改進的地方和需求。

 

  如今,東京大學、大阪大學及醫療廠商都在採取這一方法。東大教授森川博之表示,「物聯網(Io)等創新多數都是在生産一線萌發出來的,這對重視生産一線的日本有利」。

 

  「創新的唯一源泉是‘憤怒’」,美國經營顧問湯姆·彼得斯這樣表示。在舊金山打不到車的憤怒催生了優步科技。民宿仲介平臺愛彼迎(Airbnb)也是從遊客對大型活動期間酒店客滿的抱怨而衍生出來的。

 

  在生活和商業一線到處都充斥著憤怒和不滿,如何讓其昇華成創新産品和服務、形成良性循環?日本特有的一些傳統習慣可能會受到考驗。

 

  不考慮「産出」

 

  創新的主角毫無疑問是企業。但日本企業通過研發來創造效益的能力正在逐步下降。

  

  「儘管擁有了其他公司無法模倣的電機技術……」,NEC某高管覺得很是遺憾。NEC8月份決定將與日産汽車聯合出資的鋰離子電池公司出售給一家中國基金。

 

   鋰離子電池作為電動汽車(EV)的動力源,今後的市場前景非常廣闊,但NEC除了日産之外無法開拓其他客戶,而日産也決定要將採購商多樣化。雖然有技術,卻不能順利地實現商業化。

 

  我們先來看一下數字。首先是催生新技術的研發(R&D)能力。從日本文部科學省公佈的2015年各國企業研發費用來看,日本比2000年增加26%。而中國企業在這一期間增加了10倍,並在2009年超過日本,日本遠遠落後於中美,僅排在第3位。

   

  從機電行業來看,日本面臨的形勢更為嚴峻。NEC8家大型綜合機電企業2016財年(截至20173月)的研發費用加起來約2萬億日元,比2000年減少22%。與下降3%的銷售額相比,降幅更為顯著。

 

  一個嚴重的問題就是研發效率顯著下降。日本德勤諮詢公司(Deloitte Tohmatsu Consulting)進行了一項「效率性」調查,用全球主要國家的企業在5年間創造的附加值平均數除以之前5年的研發費用平均值。

    

   

  對日美德法韓5國的企業進行比較後可知,2016年日本為32倍,屬於最低水準。幾乎從2000年的47倍之後一直維持著下降趨勢。歐洲企業也和日本一樣呈下降趨勢,但下降速度緩慢一些。對於日本的研發現狀,日本德勤諮詢的執行董事藤井剛認為:「將來哪個市場會擴大,不充分考慮‘産出’就進行研發的例子有很多」。

 

  亞洲的第三波浪潮

 

  亞洲通過創新走在日本前面的時代到來了,背景是亞洲的産業結構變化。亞洲憑藉利用廉價勞動力的勞動密集型産業起步,通過半導體和石油化學等使用大型設備的資本密集型産業鞏固了世界工廠的地位。近年又迎來了第三波浪潮,即IT和製藥等知識密集型産業的興起。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

報道評論

非常具有可參考性
 
16
具有一般參考性
 
1
不具有參考價值
 
5
投票總數: 22

日經中文網公眾平臺上線!
請掃描二維碼,馬上關注!

・日本經濟新聞社選取亞洲有力企業為對象,編制並發布了日經Asia300指數和日經Asia300i指數(Nikkei Asia300 Investable Index)。在2023年12月29日之後將停止編制並發布日經Asia300指數。日經中文網至今刊登日經Asia300指數,自2023年12月12日起改為刊登日經Asia300i指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