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最長能活到多少歲?
2019/01/04
作為和壽命相關的基因,位於DNA末端部分的「端粒」也很著名。細胞每次分裂,端粒就會相應縮短。相當於分裂次數的計數器。對於人類來説,細胞分裂50~60次後,端粒就短得不能再短。細胞再不能進行分裂,這種情況被認為導致老化。
但在體內還有可以製造新細胞的幹細胞。現在已經知道,壽命不是僅靠Sir2和端粒來決定的。目前最可信的觀點是存在多種基因,儘管每一種都沒有決定性作用,但都對壽命産生影響,其數量約300種。
還有人通過把握細胞級別的老化現象來探尋與壽命的關係。大阪大學教授原英二正在研究一種受應激因素不能增殖的特殊細胞——「老化細胞」。
普通細胞如果發生異常情況就會自動死亡或被免疫細胞吞噬,從體內消失。但老化細胞為什麼就留在了體內呢?由於仍保持細胞體的結構,原英二教授在考慮「這種細胞會不會有助於延長壽命呢」。
![]() |
資料圖,圖文無關 |
原英二教授在老化細胞還活著的時候找到了仍發揮作用的基因,並開發了可以實時觀察其狀況的小白鼠。但尚未看到明確的功能。
與此同時,老化細胞會向周圍排出引起炎症的各種物質。如果其數量增加,被認為會引發癌症和認知症等老年病。原英二教授考慮今後詳細研究老化細胞與病症的關聯性。
對壽命的研究困難之處是不能用人做試驗。小白鼠的壽命短,端粒卻相對較長。「即便是小白鼠試驗做出成果,也不清楚是否適用於人類」,小林教授坦言。
飲食和運動等生活習慣差異對壽命的影響據説要大於遺傳因素。為取得突破,找到長壽的鑰匙,全世界都在積極研究。2015年還成立了研究老化細胞的國際學會。
古今中外一直有許多人在追求「長生不老」。現代人正通過基因分析、詳細觀察細胞、大規模統計調查等科學手段來追尋這一答案。衰老會怎樣到來、什麼決定壽命?至今仍沒有確定的回答。讓我們期待今後的新成果吧。
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豬俁里美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報道評論
HotNews
・日本經濟新聞社選取亞洲有力企業為對象,編制並發布了日經Asia300指數和日經Asia300i指數(Nikkei Asia300 Investable Index)。在2023年12月29日之後將停止編制並發布日經Asia300指數。日經中文網至今刊登日經Asia300指數,自2023年12月12日起改為刊登日經Asia300i指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