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探索構建領先世界的太空運輸系統
2020/06/04
在日本,有關新一代太空運輸系統的討論日趨火熱。探討的具體構想是力爭在20~30年後實現在太空發射火箭和建立宇宙空間的運輸網路等。日本能否通過搶先構建領先2代的系統,提高本國在太空開發領域的存在感,這點值得期待。
日本首顆人造衛星「大隅號」吸取失敗的經驗,在第5次發射時取得成功 |
「前往太空的運輸手段或許仍不完善」,日本首顆人造衛星「大隅號」發射已過去50年。在日本宇宙航空研究開發機構(JAXA)今年2月舉行的紀念研討會上,東京大學名譽教授秋葉鐐二郎回顧日本火箭開發的歷史時如此指出。
美國航太企業太空探索技術公司(SpaceX)研發出了有助於降低發射費用的可重覆使用的火箭。JAXA等也在推進重覆使用火箭的開發,新一代太空運輸系統的開發正穩步推進。
但是,要充分利用迅速走向商業化的太空,憑藉採用目前火箭引擎的運輸系統,不僅是費用,還存在難以應付發射頻度和運輸量擴大的隱憂。在此背景下,從平流層等較高高度發射、或與軌道上的宇宙太空站合作、打造空間運輸基地的新系統受到關注。
在紀念研討會上,針對這種將來的太空運輸系統,討論掀起高潮。JAXA準教授德留真一郎提出,應加快探測火星等比月球更為遙遠的天體。其想法是構建環繞地球、月球和行星的宇宙太空站等基地,以此作為基礎設施,進行探測器的補給和轉机等。
日本小行星探測器「隼鳥2號」的項目經理、JAXA教授津田雄一也提議,可以向衛星能穩定停留的軌道上發射燃料補給用衛星,作為轉運中心使用。
在這些提議的背後,存在美國和前蘇聯所沒有的、凝聚了日本自主創意的大隅號的經驗。當時搭載大隅號的火箭放棄了液體燃料,而是採用容易使用的固體燃料。另外,也沒有使用誘導控制裝置,而是採取了通過控制姿態使人造衛星進入軌道的「重力轉向」方式。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
報道評論
HotNews
・日本經濟新聞社選取亞洲有力企業為對象,編制並發布了日經Asia300指數和日經Asia300i指數(Nikkei Asia300 Investable Index)。在2023年12月29日之後將停止編制並發布日經Asia300指數。日經中文網至今刊登日經Asia300指數,自2023年12月12日起改為刊登日經Asia300i指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