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經中文網
NIKKEI——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

  • 20xx 水曜日

  • 0708

  • 搜索
Home > 産業聚焦 > 科學/技術 > 中國學術發表轉向,打造世界級期刊?

中國學術發表轉向,打造世界級期刊?

2020/08/04

PRINT

    

  日本國內此前有聲音表示,應打造影響力匹敵《自然》雜誌的日本學術期刊,但目前並未實現。倉田教授表示「中國正試圖做日本想做的事情」。

     

  另一方面,美國白宮科技政策辦公室(OSTP)向主要學術論文期刊的出版社提出,接受政府資助的研究成果要在出版後讓任何人都能立即閱讀,將推進論文的開放獲取(Open Access)。此前在出版1年之後才錄入公共資料庫,讓任何人都能獲取,現在要求立即開放。

      

  歐洲也開始積極探討論文的開放獲取。歐洲多家研究資助機構要求出版社讓接受公共支援的研究成果自由流通。要在期刊上發表論文,投稿時研究人員支付版面費的做法成為焦點。受到研究資助機構的請求,以荷蘭愛思唯爾(Elsevier)為代表的大型出版社正在推進從「訂閱費模式」向「版面費模式」轉變。如果能在訂閱費和研究人員承擔的版面費之間形成平衡,研究資助方的負擔將不會增加。

   

   

  美國部分知名大學此前也推進了論文開放獲取的討論。美國科技政策辦公室的提案將明顯推動全美國邁向論文開放的趨勢。京都大學教授、圖書館機構負責人引原隆士表示,「隨著舉國應對新冠疫情,包括購買學術期刊在內的科研資金的前景難以預料。圍繞開放獲取的討論能否取得進展仍不明朗」。據稱出版社方面強烈反對美國政府的行動。

    

  這種趨勢無法忽視的原因是,在歐美主要國家和大型出版社轉向論文開放獲取時,日本的研究人員有可能處於不利地位。要在支援論文開放獲取的學術期刊上發表成果,日本研究人員必須支付版面費。版面費平均約20萬日元(約合人民幣1.33萬元),知名期刊則在80萬日元左右(約合人民幣5.32萬元),苦於研究費用被削減的大學研究室無力承擔。日本研究人員發表論文的舞臺有可能在事實上被剝奪。

      

  另一方面,對日本的研究資助機構和大學來説,如果為了訂閱主要期刊繼向出版社支付費用,有可能會發生雙重付費的情況。  

      

  日本的研究資助機構和大學有必要儘快討論如何應對論文開放化,如何改變與出版社的協議。如果在國家層面不能明確應對學術資訊流通變化的方針,日本研究人員與其他國家相比有可能處於不利地位。

    

  論文作為研究人員之間的資訊流通手段,承擔了巨大作用。全球的科學研究日益活躍,論文也不斷增加。另一方面,出版社日漸形成壟斷化。論文出版的理想狀態正在受到考驗。

    

  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編輯委員 滝順一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

報道評論

非常具有可參考性
 
11
具有一般參考性
 
2
不具有參考價值
 
2
投票總數: 15

日經中文網公眾平臺上線!
請掃描二維碼,馬上關注!

・日本經濟新聞社選取亞洲有力企業為對象,編制並發布了日經Asia300指數和日經Asia300i指數(Nikkei Asia300 Investable Index)。在2023年12月29日之後將停止編制並發布日經Asia300指數。日經中文網至今刊登日經Asia300指數,自2023年12月12日起改為刊登日經Asia300i指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