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術機器人進入戰國時代,日企參戰
2020/10/05
富士底片控股、佳能子公司佳能醫療系統(Canon Medical Systems)、富士通、涉足醫用圖像分析軟體的Ziosoft等也將啟動同樣的AI開發。各公司關注的是病變擴大至整個肺部的「間質性肺炎」與新冠肺炎在CT圖像上相似這一點。
還活躍在新冠診療方面
遠端診療的技術開發也以新冠疫情為契機正在加速。
飛利浦日本公司(Philips Japan)9月推出了由專業醫生為多個重症監護室(ICU)提供支援的「遠端重症監護解決方案」。據稱日本國內的重症監護醫生不到2000人,人手不足成為課題。該公司的社長堤浩幸表示,這一解決方案「能應對人才短缺和醫療品質的差距,還有助於醫療從業者的勞動方式改革」。
這一系統將患者的呼吸狀態、血液數值、ICU的影像等發給專業醫生。由AI評估重症程度,針對應優先治療哪些患者等向重症監護醫生提供建議。
此前試用這一系統的昭和大學醫學部教授小谷透表示,「對於應對新冠也非常有效」。新冠重症患者需要體外膜肺氧合(ECMO,又稱人工肺)的治療,昭和大學利用了飛利浦的系統。
掌握醫療器械的操作需要較長時間,難以改用其他企業的産品,在這一市場上搶先一步的企業會佔據優勢。在有時可能面臨訴訟風險的治療設備領域,日本企業此前態度消極,被海外企業奪走市場。
醫療器械需要結合精密儀器、光學、通信等多領域的産品開發經驗和技術。日本企業能否發揮優勢正迎來關鍵時刻。
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企業報道部 大下淳一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
報道評論
HotNews
・日本經濟新聞社選取亞洲有力企業為對象,編制並發布了日經Asia300指數和日經Asia300i指數(Nikkei Asia300 Investable Index)。在2023年12月29日之後將停止編制並發布日經Asia300指數。日經中文網至今刊登日經Asia300指數,自2023年12月12日起改為刊登日經Asia300i指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