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登月(3)月面基地建在洞裏?
2021/06/21
月球沒有空氣、晝夜溫差約280度、達到地球上200倍的輻射從宇宙中照射下來、落下的隕石碎片高速飛散,在月球上長期逗留的太空人隨時面臨危險。在嚴酷的月球環境下,借助帳篷型基地生活這種以相反的思路發起挑戰的研究正在推進。
![]() |
在從東京都心出發,乘電車約1小時就來到東京理科大學野田校區(千葉縣野田市)。進入研究大樓的一個房間,發現裏面設置了帳篷。
月球上的家採用聚酯材料
這種帳篷被稱為封閉環境模組,利用以樹脂塗佈的聚酯纖維製成,寬為5米,長6米。這是東京理科大學攜手日本宇宙航空研究開發機構(JAXA)和清水建設共同推進研究的月球基地的模型。
「在月球上居住,最大的問題是輻射和隕石」,從事月球基地研究的東京理科大學空間系統創造研究中心負責人木村真一(55歲)如此表示。
![]() |
地球由環繞周圍的大氣和磁場阻擋來自宇宙的強烈輻射,但月球沒有大氣和磁場,隕石也在不會被大氣燃燒完的情況下降落下來。雖然隕石直接撞到月球基地的概率較低,但撞到月球表面的隕石的碎片向四面八方飛散,將以很快的速度撞擊太空人和月球基地。
火山帶來數十公里長的橫向洞穴
此前,為了保護太空人免受輻射和隕石的影響,認為月球基地應利用很厚的金屬和月球沙子(月壤)等覆蓋外壁。只憑藉木村等人研發的纖維制帳篷,難以防範輻射和隕石。
那麼,為何還是選擇研究帳篷呢?原因是從上空詳細調查月球情況的日本探測器「月亮女神」發現的月球豎坑。在被稱為馬利厄斯丘陵(Marius Hills)的地點發現了直徑50米、深50米的豎坑。通過隨後的詳細數據分析發現,長達數十公里的洞窟從豎坑的底部橫向擴大。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
報道評論
HotNews
・日本經濟新聞社選取亞洲有力企業為對象,編制並發布了日經Asia300指數和日經Asia300i指數(Nikkei Asia300 Investable Index)。在2023年12月29日之後將停止編制並發布日經Asia300指數。日經中文網至今刊登日經Asia300指數,自2023年12月12日起改為刊登日經Asia300i指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