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登月(3)月面基地建在洞裏?
2021/06/21
有分析認為,這個豎坑和洞窟是截至約10億年前在月球上發生的大規模火山活動造成的。火山活動導致大量溶岩流出,在表面的熔岩冷卻凝固之後,地下的溶岩並未冷卻凝固,仍持續流動。也就是説,洞窟是溶岩從這條通道消失之後留下的。
![]() |
探測器「月亮女神」發現的月球表面的豎坑(NASA提供) |
輻射和隕石都不怕
如果在這個洞窟裏安放帳篷,即使不用金屬和月壤來覆蓋,洞窟周圍厚厚的地殼也可以阻擋輻射和隕石。在陽光照射不到的洞窟內,溫差不像月球表面那麼巨大也是優點。研究人員在馬利厄斯丘陵以外的地點也發現了豎坑,用於建立月球基地的可能性正在擴大。
木村等人正在開發的帳篷折疊起來長寬均為1米、高50釐米、重量只有160公斤。如果注入空氣,3分鐘左右即可完成安裝。即使每一個帳篷都很小,如果很多個連接起來,也能達到很大規模。現在正在解決的課題是改良帳篷材料,以及在短時間內折疊回收已設置好的帳篷。
![]() |
在帳篷中接受採訪的東京理科大學教授木村真一 |
向太空發射貨物的成本很高,據稱運到月球的成本為每公斤1億日元(約合人民幣581.64萬元)。為了建設月球基地,如果運送金屬等以噸為單位的資材和重型建築機械,費用將非常龐大。如果是帳篷,裝到火箭裏不僅重量輕,還不佔用太多空間,運到月球之後的安裝時間也將縮短。
木村真一與向井千秋的相遇
木村參與月球基地研究的契機是太空人向井千秋出任東京理科大學副校長。向井提出「研究太空居住吧」,於是木村加入了新成立的太空聚集地研究中心。
據悉木村最初感覺「又要做大膽的事情了」。但也表示期待稱「向井和我都是極端的樂觀主義者。如果顯示出能前往月球的跡象,或許能像飛機那樣,在短期間內普及,讓很多人前往月球」。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
報道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