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逐漸擴大的東南亞飲料市場上,茶飲料的存在感正越來越強。隨著當地人民生活水準不斷提高,低熱量的健康飲品也日漸更受歡迎。市場上除以往常見的含糖茶飲料外,還開始流行日式無糖茶飲料。不僅僅是日本生産商,美國可口可樂等國際企業也看中了發端于日本的茶飲料的價值,相繼將戰略産品投入東南亞市場。
泰國本土企業也用日文包裝
「這是日本第一飲料品牌出品的綠茶喲!」今年9月,在泰國曼谷的日本流行文化推廣活動中,身穿夏季和服的泰國女性推銷員穿梭在各個展臺前,向人們發放日本伊藤園的綠茶。塑膠瓶上用突出的文字印著日語商品名。不僅包裝沿用日本國內的樣子未做改變,口味也沒有改變。
|
越南胡志明市的超市消費者在選購三得利的茶飲料 |
試飲之後,一名泰國男性向記者表示,「這茶有點苦啊,要是再甜一些就好了」。但是他身邊的女性朋友卻説,「喝這個好像不會長肉,對健康挺有好處的吧」。看來日本茶飲料給她留下了好印象。
東南亞銷售的瓶裝茶飲料一般都會加入糖或甜味劑。但伊藤園卻仍然堅持推廣無糖綠茶。伊藤園泰國法人方面強調,泰國市場已出現了新的需求。「以泰國年輕人為中心,注意保持體形的女性越來越多了」。價格方面,一瓶的定價為25泰銖(約合人民幣5元),高於同類産品12~20泰銖的定價。
關注這一成長市場的不僅有日本企業。泰國本土的大型飲料企業「一集團」等也於今年開始推出以日語設計包裝的無糖綠茶飲品。同時,在東南亞市場具有壓倒性品牌號召力的可口可樂也靈活地應對著市場的變化。
在新加坡的便利店中,常見印有小茶壺圖案的綠色瓶裝茶飲料。商品名為「ayataka」,是可口可樂日本法人自主開發的瓶裝茶飲料「綾鷹」的改良産品。但與「綾鷹」相比,「ayataka」有所妥協,減少了苦味,變成了東南亞人能夠接受的無糖綠茶。
喝碳酸飲料變少,喝茶變多
在新興經濟體,碳酸飲料消費量會隨著經濟發展而增加。但當人民收入超過一定水準後,就會出現碳酸飲料銷量增長減緩以及市場萎縮的傾向。這是因為人民的消費更加成熟,更加看重健康。
據英國調查公司Euromonitor,東南亞6個主要國家的碳酸飲料市場規模約為87億美元,較10年前增長了50%。但是碳酸飲料佔軟飲市場的比率卻降到了3成左右。另一方面,茶飲料的市場規模已擴大到了原來的4.7倍。
日本企業「三得利食品國際」於去年在東南亞推出了烏龍茶。在泰國和越南的商品名為「TEA+」,在印度尼西亞則稱「MY TEA」,其中都包含了日本熱銷茶飲料「黑烏龍茶」中的「抑制脂肪吸收」的成分。為迎合當地市場,烏龍茶中加入了糖,但仍向注重健康的消費者們推廣。
通過努力,三得利在越南茶飲料市場的份額排名上升到第3位,僅次於當地最大規模的同類企業THP集團等。「三得利食品亞洲」的社長樸洪植幹勁十足地表示,「我們的目標是在3年內成為東南亞的第一茶飲料品牌」。
由於茶葉等原材料的成本較高,因此為獲得利益就必須要有一定的生産規模。2006年麒麟將綠茶飲品「生茶」推向泰國市場,但是2011年時停止了銷售。
不過,亞洲地區人民生活水準的提高以及飲食生活的歐美化帶來了「肥胖」這一問題。在越南和泰國,面向含糖飲料的增稅政策也已浮出水面。含糖量多的飲料有可能會面臨發展不利的局面,各大飲料廠商都在考慮在茶飲料這一新市場中儘快找到自己的立足點。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