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面臨應對連續災害難題
2018/09/07
容易發生地震和颱風的日本經常面臨災害風險。日本政府鑒於1995年的阪神大地震和2011年的東日本大地震,加強了應對能力,但有可能發生超出想像的緊急事態。
日本企業將重新調整業務連續性計劃
日本的製造業企業在因2011年東日本311大地震和熊本地震而數次面臨供應鏈中斷危機之際,反覆推動改進業務連續性計劃(BCP),以應對災害。在今年夏季的2次颱風時,在避免重大災害方面,業務連續性計劃似乎發揮了一定作用。不過,很難説足以應付多種災害同時發生的事態。
![]() |
地震後的北海道札幌市清田區街道(9月6日下午,kyodo) |
馬自達和三菱汽車鑒於7月的西日本暴雨,計劃調整業務連續性計劃。以馬自達為例,規定採購本部和各零部件企業展開合作的業務連續性計劃發揮作用,暴雨當日決定停業,常務執行董事吉原誠表示「迅速的資訊收集發揮作用」。此外,三菱汽車也一直通過水島製作所的代替採購網,儘快恢復生産。
不過,馬自達被外界指出,在災害時讓員工通勤,有可能引發地區的交通擁堵。馬自達將設想所有的可能性,啟動業務連續性計劃的調整。三菱汽車也計劃新納入合作夥伴的恢復舉措。涉足精密加工裝置的迪思科(DISCO)由於西日本暴雨,吳工廠(位於廣島縣吳市)周邊遭受災害。該公司認為地震中心的對策不夠充分,已開始討論新的業務連續性計劃。
松下今年夏季調整員工安危確認系統的機制,北海道地震導致數人受輕傷,但比此前加快了確認時間。
日本企業的業務連續性計劃主要是設想地震災害,但多種災害同時發生的可能性無法忽視。有企業表示,「並未考慮設想所有情況的業務連續性計劃」,今後仍面臨很多課題。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
報道評論
HotNews
・日本經濟新聞社選取亞洲有力企業為對象,編制並發布了日經Asia300指數和日經Asia300i指數(Nikkei Asia300 Investable Index)。在2023年12月29日之後將停止編制並發布日經Asia300指數。日經中文網至今刊登日經Asia300指數,自2023年12月12日起改為刊登日經Asia300i指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