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的垃圾分類煩惱
2019/07/15
一般採取的方法是讓居民購買各地指定的垃圾袋,如果使用非指定垃圾袋的話將不予回收。據稱,為了盡可能減少購買垃圾袋的負擔,各家各戶會自覺減少垃圾排放,這被認為具有使垃圾減量10~20%的效果。在2009年的階段,日本全國就有一半以上的地方實施了生活垃圾的收費制度。當然,垃圾收費將給居民帶來經濟上的負擔,也出現過因居民的反對和批評,導致地方政府凍結實施相關制度的事例。
日本各家庭也在通過自備購物袋、自備筷子等各種方式努力減少垃圾的産生。但在這一過程中似乎也存在煩惱,那就是商家的過度包裝問題。
日本的企業和商家雖然最近為減少使用塑膠包裝等在做積極的努力,但至今仍有很多日本的便利店在為顧客免費提供塑膠袋,日本的超市裏隨處可以看到各種使用塑膠薄膜、塑膠托盤進行包裝的生鮮和熟食,還有包括快遞等大量使用的紙板箱和防護材料等。這些都在無形中增加了每家每戶的垃圾分類難度和排放量。
日本經濟新聞在一次針對主婦的採訪中詢問了「在進行垃圾分類時,對企業的商品有哪些建議」,結果很多主婦對一些具體商品表達了不滿。比如,有人説「A公司的飲料瓶,塑膠標籤貼的太緊,很難撕」,也有人稱「B公司薯片使用的紙桶底部的金屬部分很難分開」,還有人抱怨「C公司商品的容器到底是紙還是塑膠根本分不清」。不過,除了反映難以分類的問題外,主婦們還把矛頭指向了超市等銷售商品的過剩包裝。的確,從企業來説,給生鮮品使用塑膠托盤、吸水紙等是為了確保食品等的品質及安全,但站在為垃圾分類而煩惱的主婦們的角度來看,這卻是缺乏顧及消費者立場的行為。
的確,為減排所作的努力不應該只是居民,也需要包括商家等在內的全社會為方便垃圾分類,減少垃圾排放做出更多的努力。
日本的垃圾分類遇到新挑戰?
可以説,經過了超過30年的實踐,日本的垃圾分類收集和處理等都已經相當成熟。但也面臨著新的煩惱。那就是包括遊客在內的外國人的增加和部分年輕人意識的淡化。
![]() |
在東京的鬧市區,吃剩的食物等被亂扔的情況嚴重(東京都澀谷區) |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
報道評論
HotNews
・日本經濟新聞社選取亞洲有力企業為對象,編制並發布了日經Asia300指數和日經Asia300i指數(Nikkei Asia300 Investable Index)。在2023年12月29日之後將停止編制並發布日經Asia300指數。日經中文網至今刊登日經Asia300指數,自2023年12月12日起改為刊登日經Asia300i指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