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經中文網
NIKKEI——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

  • 20xx 水曜日

  • 0708

  • 搜索
Home > 政經觀察 > 股市/外匯 > 從總市值看中美日企業的興衰沉浮

從總市值看中美日企業的興衰沉浮

2017/09/12

PRINT

 

    除了蘋果的智慧手機和亞馬遜的電子商務等創新性商品與服務帶來的壟斷性收益之外,以豐富的手頭現金為武器展開的併購(M&A)也是世界頂級企業的拿手好戲。

 

    作為中國網際網路服務2強的阿里巴巴集團和騰訊控股的崛起也非常迅猛。阿里巴巴的自由現金流達到1萬億日元左右。通過積極展開收購來實現增長,總市值如今也都達到豐田的2倍以上。

 

    雖然不如中美兩國那麼突出,但在歐洲市場也能看到新陳代謝。德國市場的總市值首位是思愛普 (SAP),作為政府提唱的「工業4.0」的馬前卒,該公司從軟體層面支撐「物聯網(IoT)」,借此實現了飛速發展。

 

    反觀日本企業,第4位軟銀集團的孤軍奮鬥態勢突出。肩負未來的IT企業很少,這導致了日本股價上漲步履瞞珊。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

報道評論

非常具有可參考性
 
41
具有一般參考性
 
4
不具有參考價值
 
10
投票總數: 55

日經中文網公眾平臺上線!
請掃描二維碼,馬上關注!

HotNews

・日本經濟新聞社選取亞洲有力企業為對象,編制並發布了日經Asia300指數和日經Asia300i指數(Nikkei Asia300 Investable Index)。在2023年12月29日之後將停止編制並發布日經Asia300指數。日經中文網至今刊登日經Asia300指數,自2023年12月12日起改為刊登日經Asia300i指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