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金融市場沒有贏家
2018/12/29
2018年的金融市場成為「沒有贏家的一年」,風險資本未産生回報。積極的投資資金遭遇滑鐵盧意味深長。金融危機10年後,在量化寬鬆資金支援下的投資溫床迎來終結。加上中美貿易摩擦和歐美政治動盪,2019年的不透明感將進一步加劇。
在全球46個國家和地區的股市當中,2018年有43個下跌,僅巴西和印度等3個國家的股市上漲。日本股市時隔7年出現年度下跌,美國股市也有可能時隔3年出現年度下跌。全球股市的市值總額在年初時達到85萬億美元,創下歷史新高,但眼下僅為67萬億美元,已經跌去了2成。
下跌的不僅僅是股票。債券的價格走勢通常和股票相反,但2018年債券也基本下跌,資金還從原油等大宗商品和房地産投資信託(REIT)中流出。在歐洲大型投行瑞士百達銀行以世界上約80種資産為對象匯總的投資回報統計中,4分之3資産都陷入負增長。自2008年以來再次出現如此多的「輸家」,可以稱得上不亞於金融危機的異常事態。
那麼,資金都去了哪呢?「最可靠的避險就是現金」,百達銀行的埃里克·羅斯(音譯)説。12月資金流向了投資者作為現金替代品買得較多的美國短期國債(3~6個月),作為安全資産代表的黃金則上漲了4%。
除了單純的資産間轉移之外,在各類資産難以帶來回報的背後,還存在著借入、通過金融衍生工具擴大投資額的「槓桿」下降等狀況。根據美國高盛集團的統計,一年前最高點時1.8倍的槓桿水準目前降至約1.6倍。
「這是預見到主要國家將縮減量化寬鬆(QE)而採取的動作」,巴黎銀行旗下證券部門的河野龍太郎對於金融市場沒有贏家的原因指出了這種情況。金融危機後各國央行推行的量化寬鬆到2018年迎來轉捩點,2019年的市場主旋律將是「QT(Quantitative tightening:量化緊縮)」。
歐美日三家央行的合計資産規模截至11月底超過14萬億美元,10年間膨脹了4倍。但眼下歐美結束量化寬鬆,同比增長率降到1%左右。2019年初就將進入縮減局面。
過去10年間風險資金的規模不斷膨脹,相應地對資金倒流的衝擊也就更大。根據Dealogic公司的統計,全世界的公司債和資産擔保證券(ABS)等債券的規模達到57萬億美元,比2007年年底(35萬億美元)增加了6成。
以美聯儲(FRB)為首,2018年全世界30多個國家進行了加息。這原本是反映經濟比較景氣的動作,卻由於金融市場發生動盪而變成了不必要的冷水,讓人們産生「矯枉過正」的懷疑。美國著名債券投資公司PIMCO的約阿希姆·費爾斯(音譯)認為,「美國的減稅效果也在消失,世界經濟正朝著同步減速的方向發展」。
跟蹤熱錢流向的話,就能看出投資者正逐步加強警惕。在2月的股市行情調整中,首先是對全球IT股的過度狂熱開始降溫,接著是資金從新興市場國家持續流出,10月以後在利率低形勢下為了獲利而流入大量熱錢的公司債也遭到拋售。低評等債券基金連續7周出現資金凈流出(調查公司EPFR的調查數字)。
如果各國央行的措施出現誤差,景氣衰退有可能提前到來。一方面,量化寬鬆局面如果繼續持續,也會給將來埋下禍根。市場和央行在2019年也將進行艱難的對話。
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 富田美緒 福岡幸太郎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
報道評論
HotNews
・日本經濟新聞社選取亞洲有力企業為對象,編制並發布了日經Asia300指數和日經Asia300i指數(Nikkei Asia300 Investable Index)。在2023年12月29日之後將停止編制並發布日經Asia300指數。日經中文網至今刊登日經Asia300指數,自2023年12月12日起改為刊登日經Asia300i指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