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企業用不好博士?
2019/12/11
在博士階段研究人工智慧(AI)技術的大山純(化名)目前在日本國內一家大型電子企業從事基礎建設領域的營業和開發工作。大山在就職面試時基本沒有被問到專業相關知識,企業反而表示「比起拿博士學位更希望你能優先入職」。最終大山沒有取得博士學位。
日本最大經濟團體「經團連」每年都調查加盟企業「招人時看重的條件」。排在前列的往往並非「專業性」,而是「溝通能力」等與個人素質相關的項目。
![]() |
日本科研人員(資料圖) |
入職後也很難去評估專業性。對比日本企業30歲前後的平均收入,大學本科學歷平均收入418萬日元(約合人民幣27.08萬元)、碩士和博士524萬日元(約合人民幣33.95萬元),相差1.25倍。美國碩士的平均收入763萬日元(約合人民幣49.44萬元),是本科的1.4倍,而博士平均收入915萬(約合人民幣59.29萬元),是本科的1.68倍。
學歷越高收入越高是世界常識。社會學家兼慶應義塾大學教授小熊英二指出,「日本市場隔絕在了全球化人才評價標準之外」。日本之所以不斷有博士出國就業,就是因為國內企業待遇不佳。
![]() |
因為步入社會後也賺不到錢,所以日本取得博士學位的研究人員中有75%都在大學等機構任職。日本雖然在1990年代由政府主導增加了博士學位獲得者人數,但也催生出就業不穩定的博士後問題。日本科學技術振興機構的研究主管永野博稱,「也有部分原因在於大學沒有培養出企業需求的人才」。
在美國,有40%的博士就職於企業,成為創新的源泉。培養和留住高端人才關係到國家的競爭力,日本在雇用習慣和教育一線這兩大方面急需改革。
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北爪匡、小河愛實、生川曉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
報道評論
HotNews
・日本經濟新聞社選取亞洲有力企業為對象,編制並發布了日經Asia300指數和日經Asia300i指數(Nikkei Asia300 Investable Index)。在2023年12月29日之後將停止編制並發布日經Asia300指數。日經中文網至今刊登日經Asia300指數,自2023年12月12日起改為刊登日經Asia300i指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