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上市企業16財年利潤增4% 低於GDP
2017/04/28
因個人消費保持約2位數的增長,食品和零售也實現了出色的表現。不過,大型啤酒企業青島啤酒的純利潤同比減少了39%,主要企業的業績低迷也比較明顯。
在政府的主導下淘汰了過剩産能的行業收益也實現復甦。大型煤炭企業中國神華能源增益40%,鋼鐵行業也整體實現盈利。
不過,政策效果也不是萬能的。受原油價格下跌影響的中國石油天然氣大幅減益78%。另外,大型建築機械企業中聯重科出現最終虧損,大型鐵路車輛企業中國中車的純利潤也減少4%。兩家企業受到了與海外企業的競爭激化的影響。
金融行業也比較低迷,銀行業的純利潤僅增長1%。雖然「新産生的不良債權在減少」(中國工商銀行董事長易會滿),但不良債權的償還費用影響了業績。在股票交易長期低迷的情況下,證券也明顯低迷。
2017財年(截至2017年12月)中國上市企業的業績不透明感增強。原因是之前的政策效果告一段落,而且抑制暴漲的房地産價格的動向明顯。時隔兩財年轉為增益的中國企業,收益有可能再次受到壓制。
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 張勇祥 上海、中村 裕 廣州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