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一切都被阿里和騰訊壟斷病」
2017/10/10
在中國,利用智慧手機等的新業務如火如荼地發展,誕生了很多新創企業,形勢一片大好,但也暴露了一些不容忽視的事實。如果要給這種現象起個名字,那就是「一切都被阿里巴巴和騰訊壟斷病」。
共用單車從2016年秋季開始在中國大規模普及。僅1年時間就有50家新興企業涉足該市場,可以説共用單車已經成為普通百姓的代步工具。不過,市場格局早已塵埃落定。摩拜單車和ofo兩家企業佔據了90%的市佔率,不到1年就完勝其他公司。
之所以會出現這種情況,是因為阿里巴巴集團和騰訊控股兩大網際網路企業的存在。騰訊和阿里目前的總市值換算成日元均超過40萬億日元,以豐厚的資金實力為武器,在最近1年間分別瞄準摩拜單車和ofo,以數百億日元為單位連續投入資金。其他公司根本無力與這2家共用單車企業抗衡。如今在中國的街道上,這2強之外的自行車正迅速消失,相應企業陷入資金困難,接連出現無法向消費者退還押金的問題。
從2016年開始在中國普及的外賣服務也一樣。目前中國的外賣行業已經增長為2萬億日元規模的巨大市場。然而,阿里看中並進行鉅額投資的餓了麼8月底宣佈收購百度外賣,市場事實上已經被餓了麼和騰訊旗下的美團外賣壟斷。
在被視為共用業務代表的網約車市場,這種現象更為嚴重。2015年,阿里巴巴出資的快的與騰訊旗下的滴滴突然合併,誕生了「滴滴出行」。《反壟斷法》在中國似乎完全沒有意義。
另外,2016年夏季,滴滴出行又封鎖了美國優步科技的動向。中國政府允許滴滴收購優步的中國業務後,市場被阿里巴巴和騰訊出資的滴滴1家企業壟斷。之後滴滴的搭車費用立即上漲30%左右,遭到了消費者的抗議。
目前中國中堅新興企業的背後都有阿里巴巴和騰訊的影子,已經形成「一切都被阿里巴巴和騰訊壟斷病」。今後無論誕生多麼有潛力的新興企業,都會被認為「反正要被阿里巴巴和騰訊收購,市場競爭會立即結束」。目前這種消極的氛圍開始在中國蔓延。服務究竟是為誰而提供?很多消費者都對這2強的資金遊戲不抱希望。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
HotNews
・日本經濟新聞社選取亞洲有力企業為對象,編制並發布了日經Asia300指數和日經Asia300i指數(Nikkei Asia300 Investable Index)。在2023年12月29日之後將停止編制並發布日經Asia300指數。日經中文網至今刊登日經Asia300指數,自2023年12月12日起改為刊登日經Asia300i指數。